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德志

作品数:81 被引量:435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胶质
  • 20篇脑干
  • 20篇胶质瘤
  • 17篇手术
  • 17篇细胞
  • 16篇脊髓
  • 13篇外科
  • 12篇脑干胶质瘤
  • 11篇神经胶质
  • 11篇神经胶质瘤
  • 11篇肿瘤
  • 11篇面神经
  • 11篇面瘫
  • 10篇外科手术
  • 7篇舌下神经
  • 7篇神经干
  • 7篇神经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6篇神经损伤
  • 6篇周围性面瘫

机构

  • 6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市神经外...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三博脑科...
  • 2篇徐州医学院附...
  • 2篇无锡市第四人...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佛罗里达大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作者

  • 80篇李德志
  • 26篇张力伟
  • 23篇万虹
  • 20篇郝淑煜
  • 17篇历俊华
  • 16篇万伟庆
  • 15篇阴鲁鑫
  • 13篇武文浩
  • 13篇王贵怀
  • 12篇张俊廷
  • 12篇王宇
  • 12篇田永吉
  • 12篇吴震
  • 11篇杨俊
  • 11篇王忠诚
  • 10篇刘松
  • 8篇张玉琪
  • 7篇王身国
  • 5篇杨飞
  • 5篇贾桂军

传媒

  • 34篇中华神经外科...
  • 9篇中国微侵袭神...
  • 7篇中国医刊
  • 6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神经肿瘤...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药食疗保健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4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0篇2012
  • 3篇2011
  • 16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2010年
目的总结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明确诊断的20例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部位、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囊肿位于颈段10例,胸段7例,颈胸交界1例,腰段2例。囊肿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4例,随访均无复发。结论椎管肠源性囊肿是先天性良性病变,多发生于颈、胸段椎管硬膜下脊髓腹侧。治疗首选显微外科手术全切病变。
张忠李德志万伟庆刘相名王贵怀杨俊
关键词:肠源性囊肿椎管显微手术
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治疗完全性面瘫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舌下神经一面神经吻合术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基因治疗完全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30只大鼠分为四组,A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离断面神经后不做任何处理;C组:移植预变性腓浅神经;D组:移植NT-3感染的预变性腓浅神经。鼻尖偏离指数实验检测面容对称性;神经电生理检测肌动作电位;荧光显微镜观察病毒载体转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T-3mRNA表达。结果鼻尖偏离指数实验检测0l角度,D组比C组a角恢复明显(P〈0.01);肌动作电位检测D组的振幅和峰面积值明显高于C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术后1周时神经移植物中D组NT-3mRNA表达量是c组GFP表达量的10倍,术后4个月时是4倍。结论舌下神经-面神经吻合术结合NT-3基因治疗,可促进舌下神经纤维再生和髓鞘形成,加速面瘫肌肉功能恢复。
万虹李德志冯洁马俊艳刘松
关键词:面神经损伤基因
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周围神经移植物治疗颈脊神经背根损伤的实验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基因工程化神经移植物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对C,脊神经背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4只大鼠分为三组:A组:健康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修复术组;C组:修复术结合基因治疗组。修复术4个月后采用热板实验检测热痛觉功能情况;神经电生理检测体感诱发电位(SSEP);逆行示踪检测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电镜观察髓鞘再生情况。结果修复术4个月后,B组和C组大鼠损伤侧前肢热痛觉部分恢复,B组和C组患侧前肢回缩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神经电生理检测c组SSEP波幅和波面积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逆向示踪显示C组中FG阳性或FG和CTB—Alexa555双阳性神经元个数明显多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结果显示C组神经移植物中髓鞘更为致密,板层更厚,而B组神经纤维变性改变较C组明显。结论基因工程化的神经移植物,可促进受损C,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的中枢突再生进入脊髓后角,加快损伤肢体感觉功能恢复。
李德志郝淑煜苏迪娅王世炜刘松
关键词:臂丛
下丘脑损伤与血钠紊乱的动物实验研究被引量:61
2004年
目的探讨下丘脑损伤与血钠紊乱的关系及血浆脑钠尿肽(BNP)在血钠紊乱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立体定位电解毁损大鼠下丘脑不同区域复制下丘脑损伤的动物模型,检测血钠、尿钠及血浆BNP含量,记录饮水量和尿量,计算水平衡.结果下丘脑前部毁损组术后1~3d血钠均较术前显著升高,下丘脑后部毁损组术后2d血钠较术前显著降低;下丘脑后部毁损组术后1d血浆BNP含量较术前及术后3d显著升高.术后1d下丘脑后部毁损组血浆BNP含量较其它组显著升高.结论下丘脑前部损伤引起高血钠,下丘脑后部损伤导致低血钠.下丘脑后部毁损组血钠降低伴有血浆中BNP含量升高,提示血浆BNP含量的升高可能是下丘脑损伤致低血钠的原因之一.
李德志王忠诚张玉琪张亚卓刘颖
关键词:血钠BNP脑损伤毁损
棘突解剖在椎管占位病变手术中的定位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影像中棘突解剖在椎管占位病变手术中的定位作用。方法对25例椎管占位病变磁共振矢状位棘突的大小、方向、长短和形态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找出病变相关棘突间区别,并由此定位需要切除和打开的棘突和椎板。结果 25例椎管占位病变术中病变均准确定位,术中椎板和棘突切除数≤2。结论磁共振矢状位上棘突解剖的特点可以作为椎管占位病变定位的依据,减小手术创伤及术后脊柱不稳定性的发生率。
刘庆良李德志杨岸超万伟庆姜涛
关键词:手术定位椎管占位
腰骶部椎管内硬膜下副神经节瘤三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报告3例椎管内硬膜下副神经节瘤病例并文献回顾。方法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49.3岁,均以腰部及下肢疼痛就诊,均行后正中椎板切开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3例患者手术切除满意,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病理证实均为副神经节瘤。结论对于腰骶部椎管内边界较清、强化较明显的肿瘤,应该考虑到副神经节瘤存在的可能。肿瘤全切除是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术后应该长期随访。
郝淑煜李德志韩利江王涛徐宇伦王贵怀杨俊
关键词:腰骶部椎管副神经节瘤
颈前路显微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4例报告
<正>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颈椎退行疾病的一种,以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通过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相邻椎体节段的椎体后缘骨赘的形成,对脊髓及其附属结构、...
王贵怀初均盛陈思源李德志杨俊
关键词:脊髓颈椎病显微外科
文献传递
转染绿色荧光蛋白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半横断脊髓损伤处的体内外分化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观察转染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移植于半横断脊髓损伤处的体内外分化情况.方法 将表达GFP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胎鼠脊髓神经干细胞,体外用10%胎牛血清诱导分化.转染后的神经干细胞与PLGA支架移植于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处,术后1个月和3个月取材,行GFAP、NF和CNP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转染GFP的神经干细胞球表达强烈的绿色荧光,体外分化可见GFAP/GFP、NF/GFP和CNP/GFP双阳性细胞,GFAP/GFP双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其他两种.移植后3个月,GFP阳性细胞在脊髓内明显减少,可见少数GFAP/GFP和CNP/GFP舣阳性细胞,未见NF/GFP双阳性细胞.结论 转染GFP的神经干细胞可在体外增殖和分化,但大部分分化成胶质细胞.移植于急性期脊髓损伤处的神经干细胞不被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可被诱导分化成神经胶质细胞.
郝淑煜夏雷李德志历俊华杨飞王身国万虹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神经干细胞分化
颈前路显微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附54例报告)
2007年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早期疗效。方法5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前路显微镜下手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50例,前路脊柱内镜下手术减压及椎间植骨融合颈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术2例,前路显微镜下减压后椎间植Bryan人工椎关节盘2例。结果随访进行6~48个月(平均2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者52例,占96.3%。52例植骨者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2例Bryan人工椎关节盘植入者,术后6个月及1年X线平片随访显示:颈椎过曲、过伸运动及生理曲度良好,与自体椎体融合良好。术后症状与术前比较无明显缓解但无加重者2例。结论对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不同方式各有其适应证,应根据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特征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进行仔细的显微操作技术,可以更加充分减压并减少对脊髓的损伤,取得更加良好的治疗效果。
王贵怀初均盛李德志陈思源杨俊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
儿童周围性面瘫手术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
2022年
面神经是颅内脑干面神经核发出的第Ⅶ对脑神经,其走行长且曲折,儿童周围性面瘫与成人相似,主要表现为同侧面部表情肌麻痹。目前,外科治疗根据面瘫的病因、面神经损伤的部位和面瘫的持续时间来选择面部手术重建方案;但因儿童周围性面瘫的发病较成人少见,文献报道较少,所以儿童周围性面瘫的手术治疗策略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拟对近年来引起儿童周围性面瘫的常见病因、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手术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彬彬李德志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常见病因面神经核面神经损伤手术治疗方案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