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威
- 作品数:3 被引量:15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红河-哀牢山断裂带——喜山期陆内大型左行走滑剪切带被引量:50
- 1989年
- 红河-哀牢山断裂带,由两条主要的糜棱岩带及其所夹的变质岩块体组成,是一条左行走滑韧性剪切带。带内糜棱岩叶理产状多为较陡,拉伸线理近水平。大量的S-C构造、旋转眼球体、多米诺牌式构造和布丁构造,以及断裂带两侧的构造线牵引形态都指示左行剪切。剪切带应变机制复杂,剪切应变值变化较大,估算走滑位移量在200km以上。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推断走滑剪切运动发生在喜山期。
- 吴海威张连生嵇少丞
- 关键词:断裂带喜山期
- 大型走滑断层——碰撞后陆内变形的重要形式被引量:104
- 1989年
- 研究陆内变形是当代大地构造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然而,人们对陆内地块间的大规模滑移和转动而引起的岩石变形,变质和岩浆活动研究得非常不够。本文以云南西部哀牢山-红河断裂为例,说明陆内大规模韧性变形带的几何学、运动学,以及相关的地质演化过程。
- 钟大赉P.Tapponnier吴海威张连生嵇少丞钟嘉猷刘小汉U.SchaererR.LacassinP.Leloup
- 关键词:陆内变形走滑断层碰撞
- 累积损伤疲劳断裂——地壳构造变形的一种基本机制被引量:7
- 1991年
- 潮汐应力引起地壳岩石的循环应变、累积疲劳损伤,形成疲劳断裂。本文给出疲劳断裂野外宏观地质特征,并对显微构造、小构造、大陆与大洋区域构造、第四纪软岩层中的疲劳断裂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部分石英变形纹就是疲劳纹,以及环太平洋地震带、海底磁异常条带和潮汐作用、疲劳断裂机制的相关性;给出累积损伤—微体积的玄武岩浆上侵—沿疲劳断裂上涌—海底扩张的模式;推测大陆与海洋地壳的疲劳寿命。
- 吴海威
- 关键词:地壳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