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中洋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病毒
  • 5篇疫苗
  • 4篇免疫
  • 3篇水痘
  • 3篇肠病
  • 3篇肠病毒
  • 3篇肠病毒71型
  • 2篇带状疱疹
  • 2篇带状疱疹病毒
  • 2篇乙肝
  • 2篇乙肝表面抗原
  • 2篇疫苗佐剂
  • 2篇水痘-带状疱...
  • 2篇佐剂
  • 2篇疱疹
  • 2篇酶链反应
  • 2篇免疫原性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基因

机构

  • 10篇北京生物制品...
  • 2篇北京生物制品...
  • 1篇中国药品生物...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作者

  • 12篇张中洋
  • 10篇李秀玲
  • 6篇郝春生
  • 5篇何薇薇
  • 3篇王潇潇
  • 3篇沈心亮
  • 3篇张晨
  • 2篇谢云
  • 2篇李懿
  • 2篇杨永娟
  • 2篇温智恒
  • 2篇宋衍燕
  • 2篇刘立新
  • 2篇许洪林
  • 2篇赵敏
  • 2篇赵敏
  • 2篇郭会杰
  • 2篇王潇潇
  • 2篇杨永娟
  • 1篇刘宇

传媒

  • 5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第九次全国生...
  • 1篇第七次全国生...
  • 1篇第四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病毒71型空斑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建立肠病毒71型(EV71)空斑检测方法,为EV71生物学特性及疫苗的研究提供手段。方法将不同稀释度的5株EV71分别接种至单层RD细胞和Vero细胞,加入甲基纤维素覆盖,计数空斑,并计算病毒滴度。通过3次连续检测,验证空斑法的精密性,并对空斑法与微量细胞病变法检测病毒滴度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采用RD细胞和Vero细胞,通过空斑法对EV71病毒滴度进行检测,96h后均能规律地出现边缘整齐、清晰的空斑,RD细胞和Vero细胞检测的空斑直径分别为1~2mm和0.5~1mm。连续3次重复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间变异系数的平均值Vero细胞为2.52%,RD细胞为4.49%。空斑法与微量细胞病变法比较,其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972,P=0.006。结论已建立了精密性好、出斑规律的EV71病毒空斑检测方法。
郝春生赵敏张晨何薇薇王潇潇杨永娟张中洋沈心亮李秀玲
关键词:肠病毒71型
我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84-7减毒株基因特征研究
目的:建立特异性鉴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毒株的方法,研究我国自行分离的VZV84-7减毒株(VZV84-7株)基因特征.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扩增VZV84-7株和Oka株R2和R5可变区基因,...
李秀玲谢云何薇薇张中洋庞宇刘立新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聚合酶链反应克隆
文献传递
建立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评价北京株冻干水痘疫苗免疫效果被引量:8
2005年
为了建立用于水痘疫苗接种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法,并对接种水痘疫苗后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评价北京株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细胞作为抗原制备成固定抗原玻片,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作为二抗建立FAMA法,并对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验证。运用此法对不同剂量北京株水痘疫苗接种后儿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免后抗体阳转率,并与Oka株水痘疫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FAMA法敏感性可达0.0196IU/ml,特异性好。应用此法检测300名观察者免前免后双份血清样本中抗VZVIgG,易感者中北京株水痘疫苗原苗(39810PFU/0.5ml)、2000PFU/0.5ml、500PFU/0.5ml接种组儿童血清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98.77%、85.4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36.4、34.3、18.6,原苗与20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原苗与500PFU、2000PFU与5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国产、进口Oka株水痘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35%、96.97%,抗体GMT分别为13.3、16.0,不同剂量北京株疫苗抗体阳转率与国产、进口Oka株疫苗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北京株疫苗原?
谢云李秀玲刘立新何薇薇张中洋张晨宋衍燕陈海平周铁群
关键词:水痘疫苗免疫效果
人巨细胞病毒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中的免疫效果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小鼠中的免疫效果.方法大量提取目的质粒,分3个剂量组进行多点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利用MTT法检测免疫小鼠的T细胞增殖活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HCMV特异性抗体,中和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结果 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空载体对照组相比,3个剂量组pcDNA3.1/gB质粒免疫后小鼠血浆中抗HCMV IgG抗体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中和抗体水平为1:20~1:40,而对照组血清中无中和抗体存在.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免疫小鼠与正常小鼠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已构建的HCMV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体液免疫,为核酸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张中洋李秀玲何薇薇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GB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小鼠免疫反应核酸疫苗
不同形式脊髓灰质炎病毒颗粒的免疫原性
2016年
目的评价不同形式的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颗粒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分别将经56℃加热1.5 h处理和未经加热的PV进行分离纯化,收集相应组分,进行电镜观察及SDS-PAGE分析,并测定各组分的D抗原及蛋白含量。用不同PV颗粒组分分别免疫大鼠,均经腿部肌肉注射,共接种3次,每次间隔21 d,于免疫前和第1、2次免疫后21 d经眼眶采血,末次免疫后21 d经心脏穿刺采血,分离血清,微量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检测血清中抗Ⅰ、Ⅱ、Ⅲ型PV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结果未经加热处理的PV可分离获得EP(蔗糖浓度16%~19%)和FP(蔗糖浓度22%~24.5%)两种病毒颗粒,电镜观察分别为空心颗粒和实心颗粒,EP经SDS-PAGE分析可见VP0、VP1和VP3病毒蛋白条带,FP可见VP1、VP2、VP3和VP4条带;经56℃加热处理的PV可分离获得HP(蔗糖浓度15%~17%)一种病毒颗粒,电镜观察为空心颗粒,SDS-PAGE分析可见VP0、VP1、VP2、VP3病毒蛋白条带。EP、FP免疫大鼠后,均可诱导产生针对PV的中和抗体,但EP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GMT低于FP;HP不能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结论未经加热的PV可分离获得EP和FP两种病毒颗粒,均具有免疫原性;经加热处理的PV仅分离获得HP一种病毒颗粒,不具有免疫原性。
郭会杰宋冬梅吴蕴怡鲁卫卫温智恒田龙张越马淑花张中洋李秀玲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病毒颗粒免疫原性
不同CA16流行株的相关生物学和VP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对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株进行生物学特征与基因背景研究,为CA16病原和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CA16病毒;通过中和鉴别试验和RT—PCR对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毒的VPl基因序列测定后,与其他CA16序列进行比较,绘制种系发育树,确定病毒基因型;测定病毒滴度,观察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噬斑形态;攻击乳鼠分析病毒的致病性。结果从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6株病毒,采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可以从病毒感染细胞中扩增出约150bp大小的目的产物带;采用CA16特异性引物可以从病毒感染细胞中扩增出210bp大小的目的产物带。而采用EV71特异性引物未见特异性扩增条带。噬斑分析发现,6株病毒在Vero细胞上接种96h后均能出现清晰的噬斑,其中BJ-3噬斑直径为4—5mm,BJ-5噬斑直径约为3mm,BJ-1、BJ-2、BJ4、BJ-6噬斑直径为1.5~2mm;除BJ-3噬斑边缘模糊外,其余5株噬斑边缘整齐。该6株病毒均可被人CA16抗体阳性血清中和。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5代,滴度均在7.0LgcCID50/ml左右。基于VPI基因序列的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J-2、BJ-4、BJ-5属于C1亚型,BJ-1、BJ-3、BJ-6属于C3亚型,该6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达90%以上,氨基酸同源性达99%以上。乳鼠攻击试验结果显示,BJ-3和BJ-5攻击后第4~5天乳鼠开始发病,后肢出现明显的麻痹、瘫痪症状,至第6~7天全部死亡,正常对照组和其他病毒组直至攻击后第14天均无异常。结论不同CA16病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有所不同,基因背景相近,致病性明显不同,需进一步了解中国流行的CA16病毒株的致病特点,为疫苗的研发提供直接依据。
郝春生杨永娟宋衍燕李懿张中洋郭会杰赵敏支惠罗凤基李秀玲
关键词:流行株手足口病
三种类型CpG-ODN作为蛋白亚单位疫苗佐剂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比较A、B和C3种类型CpG-ODN在动物模型中的疫苗佐剂活性,为设计高活性的新型人用疫苗佐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不同CpG-ODN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检测上清中的IFN-γ和IgM,从而确定3种类型的CpG-ODN。以基因工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为模型抗原、不同类型CpG-ODN为佐剂免疫BALB/c小鼠,用间接ELISA法检测被免动物血清中抗原特异性IgG、IgG1和IgG2a抗体。结果小鼠免疫结果表明,与A1(OH),对照组相比,3种类型CpG-ODN均具有良好的疫苗佐剂活性,但B和c型CpG-ODN诱生的抗原特异性IgG和IgG2a抗体水平远高于A型CpG-ODN。虽然A型CpG-ODN也能够显著增强总抗体水平,但并不改变IgG1和IgG2a抗体亚型的比值。这与B和c型CpG-ODN能够极大地促进TH1类免疫应答并降低IgG1/IgG2a比值明显不同,提示不同类型CpG-ODN可能通过不同机制起到疫苗佐剂作用。结论不同类型CpG-ODN具有不同疫苗佐剂活性,B和C型CpG-ODN在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佐剂效果优于A型CpG-ODN。
张中洋王潇潇郝春生郑晓霞卜令楠许洪林
关键词:CPG-ODN乙肝表面抗原佐剂
A、B和C三种类型CpG-ODN疫苗佐剂活性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A、B和c三种类型CpG-ODN在动物模型中的疫苗佐剂活性,为设计高活性的新型人用疫苗佐剂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用不同CpG-ODN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脾细胞,检测上清中的IgM和IFN-γ,从而确定三...
张中洋王潇潇郝春生郑晓霞卜令楠许洪林
关键词:CPG-ODN乙肝表面抗原疫苗佐剂ELISA抗体检测生物制品
文献传递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建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分别建立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验证。通过Ct值计算样品的突变比例(revertant proportion,RP),并进行准确性和重复性验证。采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株的突变比例。结果建立的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相应基因片段;重复性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CV)为0.085%-5.564%;灵敏度为1×10^-7-1×10^-6ng,Ⅰ、Ⅱ、Ⅲ型非突变荧光定量PCR可分别检测到含量约0.084 3、0.029 2和0.266 7 CCID50的病毒。荧光定量PCR测定RP的方法经验证发现,Ⅰ、Ⅱ、Ⅲ型混合质粒对照的RP检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较小,分别为0.040 9±0.037 4、0.008 8±0.034 3和-0.029 6±0.026 8。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株的RP分别为0.001 0、0.002 0和0.001 7。结论荧光定量PCR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及准确性均较好,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实验室内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突变比例测定,并可能成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体内或体外神经毒力评价的替代方法。
王潇潇刘宇温智恒杨永娟李懿张中洋李秀玲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荧光定量PCR
我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84-7减毒株基因特征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建立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VZV)毒株的特异性鉴定方法 ,研究我国分离的VZV84 7减毒株(VZV84 7株 )基因特征。方法 利用PCR分别扩增VZV84 7株和Oka株R2和R5可变区基因 ,比较两者串联重复单位拷贝数 ;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分析VZV84 7株和Oka株基因的BglI、PstI酶切位点突变 ;并对gpI编码区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VZV84 7株R2、R5区PCR产物分别为 4 2 5bp和 2 5 5bp ,对应的串联重复单位拷贝数分别为 7和 1;Oka株R2、R5区PCR产物分别为 4 2 5bp和 36 7bp ,对应的串联重复单位拷贝数分别为 7和 2。VZV84 7株基因存在PstI酶切位点 ,而Oka株无PstI酶切位点 ;两者均存在BglI酶切位点。基因序列分析显示 ,VZV84 7株与Oka株在gpI区存在 4个碱基差异 ,并导致 1个编码氨基酸不同 ,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 8%。结论 所建立的PCR和PCR RFLP方法简便、特异 ;VZV84 7株的基因特征与Oka株存在一定差异 。
李秀玲谢云何薇薇张中洋庞宇刘立新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减毒株基因聚合酶链反应VZV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