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玲
- 作品数:52 被引量:171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我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84-7减毒株基因特征研究
- 目的:建立特异性鉴定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毒株的方法,研究我国自行分离的VZV84-7减毒株(VZV84-7株)基因特征.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扩增VZV84-7株和Oka株R2和R5可变区基因,...
- 李秀玲谢云何薇薇张中洋庞宇刘立新
- 关键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基因聚合酶链反应克隆
- 文献传递
- 建立膜抗原荧光抗体试验评价北京株冻干水痘疫苗免疫效果被引量:8
- 2005年
- 为了建立用于水痘疫苗接种后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检测的膜抗原荧光抗体(FAMA)法,并对接种水痘疫苗后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评价北京株水痘疫苗的免疫效果。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细胞作为抗原制备成固定抗原玻片,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人IgG作为二抗建立FAMA法,并对该法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验证。运用此法对不同剂量北京株水痘疫苗接种后儿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儿童血清中水痘特异性抗体水平以及免后抗体阳转率,并与Oka株水痘疫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FAMA法敏感性可达0.0196IU/ml,特异性好。应用此法检测300名观察者免前免后双份血清样本中抗VZVIgG,易感者中北京株水痘疫苗原苗(39810PFU/0.5ml)、2000PFU/0.5ml、500PFU/0.5ml接种组儿童血清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98.77%、85.42%,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36.4、34.3、18.6,原苗与20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原苗与500PFU、2000PFU与500PFU间的抗体阳转率和GM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国产、进口Oka株水痘疫苗接种后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5.35%、96.97%,抗体GMT分别为13.3、16.0,不同剂量北京株疫苗抗体阳转率与国产、进口Oka株疫苗相比,差别无显著性(P>0.05),但北京株疫苗原?
- 谢云李秀玲刘立新何薇薇张中洋张晨宋衍燕陈海平周铁群
- 关键词:水痘疫苗免疫效果
- 抗肠道病毒EV71型外壳蛋白VP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制备具有中和活性的抗肠道病毒EV71型外壳蛋白VP1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人工合成SP55和SP70(分别包含VP1的第163~177,208—222位氨基酸)两段VP1的多肽,分别免疫BALB/c小鼠,常规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并测定效价。用分泌的单抗和EV71病毒在RD细胞上进行中和试验以检验其中和活性。结果得到2株能稳定分泌抗肠道病毒EV71型VP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株单抗的中和效价分别为1:8和1:16。结论成功制备出2株具有中和活性的抗肠道病毒EV71型VP1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其下一步应用打下基础。
- 伊瑶郭敏卓沈心亮余陶贾志远毕胜利李秀玲陈斯勇
- 关键词:肠道病毒属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检测用标准病毒候选株的筛选及制备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筛选并制备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中和抗体检测用标准病毒候选株,规范EV71中和抗体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对亲本株与非亲本株交叉中和试验,进行相应的几何平均滴度(GMT)比较,从10株EV71毒株中筛选出具有理想亲本中和能力、又具有较广泛交叉中和作用的毒株。筛选出的毒株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要求,冷冻干燥后制备1批符合我国疾病流行特征的标准病毒候选株,联合3家实验室对候选株的病毒滴度进行协作标定,并初步应用于人血清样品的检测。结果筛选出交叉中和能力强、分离、传代背景清晰的EV71 V03株(523-07T)作为候选病毒株;制备的候选病毒株分装精确度、水分含量、无菌检查、支原体检查、其他外源因子检查等项目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要求;经联合标定,候选毒株的平均病毒滴度为4.83 lgTCID50/ml(95%CI:4.53~5.12 lgTCID50/ml),变异系数为3.16%;应用候选毒株和中和抗体定值标准品检测EV71自然感染人血清样品,可将实验室间检测差异由4.4倍降至1.6倍。结论初步筛选出的候选株EV71/523-07T株具有理想的亲本株中和作用,又具有较广泛的交叉中和特性,有望成为EV71中和抗体检测的标准毒株候选株。
- 毛群颖郭增兵郝春生于丹高帆董承红安文琪高强谢忠平李秀玲梁争论
-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和抗体
- 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E7嵌合基因的克隆及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 2006年
- 目的 克隆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L1/E7嵌合蛋白基因,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方法 PCR扩增HPV16L1/E7基因,并克隆至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和pPIC-9K中,构建含HPV16L1/E7基因的pPIC3.5K—HPV16L1/E7和pPIC9K—HPV16L1/E7重组表达载体,经测序证实插入的外源基因读码框正确后,分别转入GS115和KM71菌株中,筛选阳性转化菌株,经PCR鉴定,甲醇诱导表达HPV16L1/E7嵌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电镜观察,并经离心法纯化VLPs。结果 HPV16LI/E7基因已成功插入pPIC-3.5K和pPIC-9K载体中,共获得6株KM71HPV16L1/E7-pPIC3.5K、5铢GS115HPV16L1/E7-pPIC3.5K、1株KM71HPV16L1/E7-pPIC9K和2株GS115HPV16L1/E7-pPIC9K阳性转化菌株,并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9000的蛋白,与预期值一致。表达量约为0.35~1.04mg/ml。Western blot显示该蛋白可与抗-HPV16L1蛋白和抗-HPV16E7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在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VLPs的形成,其形态与HPV16天然病毒颗粒相似。经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接近100%。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pPIC3.5K—HPV16L1/E7和pPIC9K—HPV16L1/E7重组表达载体,阳性转化菌株可表达结构与野生型HPV16一致的VLPs。
- 宋衍燕李秀玲何薇薇张中洋许丽锋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毕赤酵母基因表达
- 假病毒在中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7年
- 目前成功的病毒性疫苗大多通过诱导广谱有效的中和抗体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因此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水平对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中和抗体检测的传统方法包括微量细胞病变效应抑制法、蚀斑减少试验等,均需进行活病毒操作。近年来,随着逆转录病毒载体和重组病毒表达技术的发展,假病毒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并被广泛应用在新型疫苗研发、中和抗原表位鉴定、细胞嗜性研究、抗病毒药物筛选、中和抗体检测、基因治疗等方面。此文主要对假病毒在中和抗体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并总结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刘少华李秀玲
- 关键词:假病毒流感病毒A型人乳头瘤病毒
-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鄢盛恺周新李秀玲余敦礼哈黛文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E,apoE)是一种含有299个氨基酸结合有磷脂的糖蛋白,由位于人第19号染色体上的单一结构基因所编码。ApoE结构基因具有多态性,同一...
- 鄢盛恺周新李秀玲李秀玲哈黛文
- 关键词:脑梗塞动脉硬化性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
- 不同CA16流行株的相关生物学和VP1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对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病毒株进行生物学特征与基因背景研究,为CA16病原和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CA16病毒;通过中和鉴别试验和RT—PCR对病毒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毒的VPl基因序列测定后,与其他CA16序列进行比较,绘制种系发育树,确定病毒基因型;测定病毒滴度,观察病毒在Vero细胞上的噬斑形态;攻击乳鼠分析病毒的致病性。结果从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6株病毒,采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可以从病毒感染细胞中扩增出约150bp大小的目的产物带;采用CA16特异性引物可以从病毒感染细胞中扩增出210bp大小的目的产物带。而采用EV71特异性引物未见特异性扩增条带。噬斑分析发现,6株病毒在Vero细胞上接种96h后均能出现清晰的噬斑,其中BJ-3噬斑直径为4—5mm,BJ-5噬斑直径约为3mm,BJ-1、BJ-2、BJ4、BJ-6噬斑直径为1.5~2mm;除BJ-3噬斑边缘模糊外,其余5株噬斑边缘整齐。该6株病毒均可被人CA16抗体阳性血清中和。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5代,滴度均在7.0LgcCID50/ml左右。基于VPI基因序列的种系发育分析结果显示,BJ-2、BJ-4、BJ-5属于C1亚型,BJ-1、BJ-3、BJ-6属于C3亚型,该6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达90%以上,氨基酸同源性达99%以上。乳鼠攻击试验结果显示,BJ-3和BJ-5攻击后第4~5天乳鼠开始发病,后肢出现明显的麻痹、瘫痪症状,至第6~7天全部死亡,正常对照组和其他病毒组直至攻击后第14天均无异常。结论不同CA16病毒株的生物学特性有所不同,基因背景相近,致病性明显不同,需进一步了解中国流行的CA16病毒株的致病特点,为疫苗的研发提供直接依据。
- 郝春生杨永娟宋衍燕李懿张中洋郭会杰赵敏支惠罗凤基李秀玲
- 关键词:流行株手足口病
-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建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分别建立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验证。通过Ct值计算样品的突变比例(revertant proportion,RP),并进行准确性和重复性验证。采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株的突变比例。结果建立的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相应基因片段;重复性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CV)为0.085%-5.564%;灵敏度为1×10^-7-1×10^-6ng,Ⅰ、Ⅱ、Ⅲ型非突变荧光定量PCR可分别检测到含量约0.084 3、0.029 2和0.266 7 CCID50的病毒。荧光定量PCR测定RP的方法经验证发现,Ⅰ、Ⅱ、Ⅲ型混合质粒对照的RP检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较小,分别为0.040 9±0.037 4、0.008 8±0.034 3和-0.029 6±0.026 8。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株的RP分别为0.001 0、0.002 0和0.001 7。结论荧光定量PCR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及准确性均较好,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实验室内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突变比例测定,并可能成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体内或体外神经毒力评价的替代方法。
- 王潇潇刘宇温智恒杨永娟李懿张中洋李秀玲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荧光定量PCR
- 人类肠道病毒71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0年
- 肠道病毒71型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还可导致多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近年来,EV71感染在全球范围呈现上升趋势,2008年我国也有较大规模流行。本文对EV71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以及相关最新研究进展等方面作一综述。
- 郭会杰王潇潇李秀玲
-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受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