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谦
- 作品数:58 被引量:21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道”与“真理”被引量:6
- 2005年
- 中国哲学从先秦时期开始即以探求“道”为要务,而从古希腊开始的西方哲学则以认识“真理”为目标。“道”与“真理”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但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等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求“道”的取向与求“真理”的取向分别影响了中西文化的发展,使两者之间产生了各有千秋的特色与区别。有趣的是,在东西方哲学的交汇过程中,一方面中国现当代哲学在西方哲学的影响下逐步接受并确立了“真理”观;另一方面,在西方哲学特别是后现代西方哲学中却出现了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真理”观并实际上向中国的“道”观靠拢的现象。也许,在中西方哲学的视域融合中,我们可以建构起一种全新的“真理”观或“道”观。
- 徐克谦
- 关键词:真理先秦哲学古希腊哲学东西方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中西方哲学
- 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优先观被引量:8
- 2009年
- 儒家思想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优先观。这种价值优先观具体表现为:道义的价值优先于功利的价值,德性的价值优先于智能的价值,群体的价值优先于个体的价值,平安的价值优先于自由的价值,和谐的价值优先于竞争的价值。儒家思想所代表的价值优先观在中国文化中发挥了许多重要的正面的功能,但也有其局限和流弊。全球化时代,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可以形成"中和"与互补。
- 徐克谦
- 关键词:儒家传统文化价值观
- 《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探微被引量:8
- 2011年
- 《孟子·离娄下》"天下之言性也"一章对于理解孟子的人性论具有重要意义,但前人注解对此章一些重要概念和学理的理解颇有分歧。联系孟子完整的思想体系来分析,可以看出以"故"言性、"以利为本"都不代表孟子本人的思想。孟子并不认为人的善性是一个可以从现实人类已然的故常中归纳出来的"理",更不赞成把"利"看成是人性之本。孟子所谓人性善只是说人的心性中有此向善的趋向,对这一趋向既不可无所用心放任自流,也不可用智过度拔苗助长。
- 徐克谦
- 关键词:人性论性善论
- 论庄子的语言怀疑论被引量:7
- 2006年
- 庄子的怀疑论其实是对语言本身的怀疑。庄子并不怀疑客观世界的“真”,他只是怀疑语言表达“真”、表达“道”的有效性。《齐物论》的主旨就是对人们语言中的“是非”、“彼此”、“然否”的意义表示怀疑和否定。庄子的语言怀疑论有助于人们破除对既有话语体系的盲从与迷信,启发人们怀疑既有思想体系与常规,大胆进行创新和探索。但他根本否定语言之说的客观性和普遍意义,则又难免导致彻底的虚无主义。
- 徐克谦
- 关键词:庄子虚无主义
- 论荀子的“中道”哲学被引量:3
- 2011年
- "中"或"中道"是先秦儒家哲学方法论和价值观的精髓,是儒家"道统"的核心精神。荀子对"中道"的哲学原理及其实践意义有透彻的领会和阐发,并且将"中道"精神贯彻在其整个学说体系中。本文对荀子的"中道"哲学及其具体运用进行分析论述,说明其对儒家"中道"传统的贡献。
- 徐克谦
- 关键词:中道儒家道统
- 中西初识时期的思想文化互动——读张西平《传教士汉学研究》
- 2011年
- 我们今天称之为"全球化"的这样一种进程,其实早在500多年前就已经缓慢地拉开了序幕,只不过近半个世纪以来愈演愈烈,进入了加速度的阶段而已。这一"全球化"进程发端于欧洲西方文明的向外扩张。从一开始,欧洲人及其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就是这一进程中的发动者。在非洲、美洲、大洋洲以及南亚许多地区,他们可以说是所向披靡,在把当地一些自然资源和农作物品种引入欧洲的同时,把西方的科学技术、物质文明和思想文化乃至语言引进和移植到这些地区。
- 徐克谦
- 关键词:汉学研究发动者西方汉学文化互动中国学
- 人类文化中的社会控制与法制被引量:2
- 1999年
- 作为最高层次的社会控制手段,法律具有权威性、普遍有效性、义务性和惩制性等四个基本特征。法律体系分有法庭的法制和无法庭的法制。世界各地的法庭并不都是一样的,法庭制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法律与一般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的分离同时也使得法律日益政治化。
- 周蔚徐克谦
- 关键词:法律法制社会控制法庭
- 论《易传》和《老子》基本思想体系的一致
- 1994年
- 《易传》和《老子》是我国先秦时两部思想丰富、影响深远的哲学著作。这两部著作分属于儒、道两家,现代也有论者认为它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哲学体系,有着根本的区别。还有人认为它们分别代表了后来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本文对此有不同看法。下面试从《易传》和《老子》二书哲学的根本体系、基本思想方法和认识论观点,以及在一些具体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点等方面,来论述二者基本思想体系的一致。
- 徐克谦
- 关键词:《老子》《易传》太极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下
- 庄子学说与个性自由被引量:5
- 1999年
- 庄子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几乎已经成为一个象征着追求个性解放与精神自由的图标。然而当我们以严格的理论分析的眼光来考察时,则不难发现,按照庄子的哲学思想的内在逻辑,既推导不出对个性的肯定,也推导不出对人的自由的实质性的承诺。但是读《庄子》的书,又的确...
- 徐克谦
- 关键词:《庄子》庄子哲学言说方式自由意志个性风采
- 自私非“恶”:小议荀子与韩非子的人性论
- 2024年
- 荀子和韩非子关于人性的观点往往被贴上“性恶论”的标签并受到贬斥。然而荀、韩论人性,不过是指出了人具有好利恶害、自私自利的特性,但这种特性本身并不是一种与道德之“善”相对立的“恶”。先秦哲学家所说的“恶”未必具有今人深受西方形而上学影响而根深蒂固的善恶范畴对立之“恶”的意义。从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观来看,所谓善恶只是相对的、程度不同的价值,未必是两个绝对对立的范畴实体。好利恶害、自私自利不仅不是“恶”,而且还可以说是“小善”“次善”,是由近及远、由低向高推导出大德大善的基础。确认自私不是“恶”,不仅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也可以加深我们对于中国先秦时期伦理道德观念特质的理解。
- 徐克谦
- 关键词:荀子韩非子人性论性善论性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