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成余粮

作品数:8 被引量:110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遥感
  • 4篇石流
  • 4篇泥石
  • 4篇泥石流
  • 4篇滑坡
  • 3篇地震
  • 3篇汶川地震
  • 2篇动态监测
  • 2篇灾害
  • 2篇灾害链
  • 2篇震区
  • 2篇无人机遥感
  • 2篇发育
  • 2篇发育特征
  • 2篇DEM
  • 1篇大型滑坡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地震地质灾害
  • 1篇地震滑坡
  • 1篇地震前

机构

  • 6篇四川省地质调...
  • 2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四川省地质工...

作者

  • 8篇成余粮
  • 5篇王猛
  • 5篇王军
  • 4篇刘彬
  • 4篇梁京涛
  • 3篇宋云
  • 3篇汪友明
  • 3篇杨磊
  • 2篇常晓军
  • 2篇魏伦武
  • 2篇王德伟
  • 2篇杨全忠
  • 2篇马晓波
  • 2篇张肃
  • 1篇姚鑫
  • 1篇殷跃平
  • 1篇丁俊
  • 1篇张瑛
  • 1篇吴树仁
  • 1篇唐业旗

传媒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汶川震区典型高位泥石流动态监测——以绵竹市文家沟泥石流为例被引量:15
2013年
本文采用六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文家沟特大泥石流震后的6次泥石流灾害过程;阐述并讨论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高位泥石流动态变化监测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以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文家沟流域物源丰富,泥石流发生频率高、松散物质冲出量大、主沟比降较大,是汶川地震灾区典型的特大型高频高位泥石流。(2)水动力条件、地形坡度和堆积物颗粒大小是文家沟泥石流物源启动的三个主要制约因素。(3)不同降雨条件下,文家沟泥石流具有复合型物源启动方式,先主沟下游沟道松散堆积启动形成泥石流,进而演变为下游主沟沟道和流域上游崩滑物源相继启动,全流域形成泥石流;(4)工程治理约束条件下,文家沟泥石流暴发规模、破坏模式和成灾形式均发生重大转变。(5)在非极端气候条件及工程治理设施继续发挥效力情况下,未来几年内,文家沟泥石流仍然是以上游处3号、4号、5号支沟继续形成小规模泥石流为主,危害方式主要是淤埋4号坝和5号坝,并逐步减少库容。(6)泥石流的动态变化监测方法,是以多期次高精度遥感影像和大比例地形图获取的基础上开展的,遥感数据源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是影响该方法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梁京涛成余粮王军汪友明宋云张肃马晓波王猛刘彬杨磊
关键词:动态监测无人机遥感DEM
2013年7月10日四川省都江堰三溪村五里坡特大滑坡灾害遥感调查及成因机制浅析被引量:19
2014年
2013年7月10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兴镇三溪村五里坡发生大规模山体滑坡。约264×104m3的山体在前期降雨的影响下启动,在短短2min内将滑坡体下方约500m处的11户农家乐吞噬,造成44人死亡,117人失踪,大量农户房屋受损。本文采用三期遥感数据源,分别对滑坡发生前的孕灾环境条件、滑坡早期变形特征及滑后发育特征等内容进行解译;同时结合无人机航空摄影、地形测绘及地面调查手段,对滑坡发育的地层岩性、结构面产状、节理发育情况等内容进行现场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滑坡成因机制及运动破坏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里坡滑坡是在较好的临空条件和结构面的有效组合条件下,受强降雨条件激发形成的灾害。在持续强降雨作用下,与母岩分割开来的滑动块体,在动水压力作用下,沿底层滑面向临空方向滑动。在越过前缘约36m高的陡坎后,运动方式转变为崩滑运动,滑坡体经瞬间加速并撞击碎裂化,形成高速运动的滑坡碎屑流。在此过程中,中途伴随着洪水汇入,滑坡碎屑流又进一步转化为泥石流,最终形成滑坡-碎屑流-泥石流的链式成灾模式。其运动和破坏模式较为典型,值得深入研究。
梁京涛成余粮王军汪友明刘彬王猛杨磊
关键词:滑坡遥感
四川省特大型滑坡危害与防治对策被引量:1
2007年
特大型滑坡的产生多与特定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四川省地形高差悬殊,新构造活动强烈,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环境地质问题十分突出,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据初步统计,四川省目前有76个特大型滑坡。频繁发生的特大型滑坡灾害因其突发性与隐蔽性,常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事件;堵江特大型滑坡溃坝事件常形成"灾害链",危害巨大。作者在充分收集四川省已有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地面调查、测绘和勘查为主要手段,开展四川省特大型滑坡调查。基本查明四川省特大型滑坡灾害分布、发育特征、危害和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研究特大型滑坡形成的主控因素和稳定性,进行灾害风险评价,并提出风险管理对策,为防御特大型滑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危害提供基础依据。
魏伦武丁俊王德伟杨全忠成余粮常晓军唐业旗
关键词:特大型滑坡灾害链
汶川地震触发大光包巨型滑坡遥感研究被引量:36
2011年
大光包滑坡位于四川省安县高川乡,是汶川Ms 8.0级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本文采用震前和震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对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进行了4期遥感图像对比解译和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和地面测绘,对滑坡分区、滑面形态、剪出口位置及滑坡体体积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滑坡划分为滑源区、滑坡洼地区、主滑体堆积区、下游堆积区、上游堆积区和前缘堆积区,其中,主滑坡堆积区基本保持了母岩原有结构形态,其岩层产状与基岩大体一致,未明显解体,出露长1100m,宽490m,平均厚215m,体积达4.64×109m3。对比了滑动前后的地形、地貌,以及原矿硐、矿渣、工棚等的位置变化,确定了滑坡边界、滑动方向,滑动距离达1.75km。本文建立了大光包滑坡区1:5000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得了滑坡堆积区平面分布面积及最大堆积厚度,采用AutoCAD软件分别建立了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及滑面的三维实体模型,计算出大光包滑坡最大纵长约4.3km,横宽约3.5km,最大厚度约550m,体积约为11.52~11.99×109m3,不仅是我国,也是全球近百年来发生的规模最大的滑坡之一。
殷跃平成余粮王军王猛刘彬宋云梁京涛
关键词:遥感分析三维实体模型
四川泸定县冷碛镇黑沟泥石流发育特征与危害初探被引量:4
2008年
泸定冷碛镇黑沟流域内发育土层滑坡及土体蠕动变形体20处,为黑沟泥石流的主要松散物源;土层滑坡和土体蠕动变形体规模小,滑速慢,滑体结构松散,滑入溪沟易被洪流卷走,不会形成滑坡堰塞湖和溃决型泥石流。近60年来黑沟发生的最大一次泥石流,经计算泥石流流速为3.47m/s,峰值流量为122.79 m3/s,为大型泥石流,对沟谷两侧财产造成了巨大危害。
李宗亮魏伦武杨全忠王德伟常晓军成余粮
关键词:泥石流发育特征
四川汶川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被引量:37
2013年
2008年"5·12"汶川Ms 8.0级地震之后,地震灾区表现出显著的强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地震造成山体分水岭及山脊部位产生大量的崩塌和滑坡,崩滑体大多散落在山体的中上部,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松散堆积物沿陡峻的沟道汇聚、加速,形成破坏性极大的高位泥石流,从而构成典型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在回顾汶川地震灾区同震地质灾害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震后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6种表现形式,将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链形成、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孕育阶段、地震同震滑坡阶段、震后滑坡-泥石流发育阶段、高位泥石流的动态演化阶段,提出高位泥石流的判识指标,并探讨其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趋势及其防治对策。
张永双成余粮姚鑫王军吴树仁王猛
关键词:地震滑坡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灾区地震前后地质灾害发育对比研究
"5·12"汶川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诱发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一次特大地震。通过地面调查和遥感解译,截至2011年5月,地震极重灾、重灾39县地质灾害点已达13732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5·12...
张瑛成余粮李长顺廖维罗明
关键词:地震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文献传递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汶川震区典型高位泥石流动态变化监测方法研究--以绵竹市文家沟泥石流为例
本文采用六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文家沟特大泥石流震后的6次泥石流灾害过程;阐述并讨论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高位泥石流动态变化监测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以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
梁京涛杨磊成余粮王军汪友明宋云张肃马晓波王猛刘彬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DE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