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军

作品数:18 被引量:227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1篇遥感
  • 8篇石流
  • 8篇泥石
  • 8篇泥石流
  • 7篇地质
  • 6篇地震
  • 6篇地质灾害
  • 6篇汶川地震
  • 4篇震区
  • 4篇滑坡
  • 2篇动态监测
  • 2篇无人机遥感
  • 2篇巨型滑坡
  • 2篇发育
  • 2篇DEM
  • 2篇触发
  • 1篇地表形变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貌

机构

  • 18篇四川省地质调...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中国地质环境...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8篇王军
  • 12篇王猛
  • 12篇梁京涛
  • 6篇刘彬
  • 5篇成余粮
  • 5篇宋云
  • 5篇汪友明
  • 5篇杨磊
  • 3篇马晓波
  • 3篇张肃
  • 3篇江煜
  • 2篇鄢毅
  • 2篇唐川
  • 1篇姚鑫
  • 1篇岳昌桐
  • 1篇常晓军
  • 1篇魏伦武
  • 1篇殷跃平
  • 1篇丁俊
  • 1篇毛郁

传媒

  • 4篇中国地质灾害...
  • 3篇工程地质学报
  • 3篇灾害学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人民长江
  • 1篇四川地质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新世纪以来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汶川8.0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汶川8.0级地震共触发地质灾害13759处,灾区39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达14.02处/100 km2。该文采用以上数据,探讨了地震地质灾害的区域性分布规律,着重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与地震烈度、地层岩性、地形坡度及海拔高程等影响因素的关系,得出以下认识:①研究区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发震断裂两侧30 km范围内,在区域上表现出沿龙门山中央断裂呈“带状”分布、沿水系呈“线状”或“串状”分布的特征;②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斜坡部位与微地貌形态有着密切的关系,地震地质灾害多沿山脊线或分水岭部位高位分布;③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与地震烈度呈正相关关系,地质灾害的发育密度,随着地震烈度等级的降低而降低;④地震地质灾害主要发育在较软岩岩组和坚硬岩岩组内,在地震力作用下,软岩岩组内更容易引发滑坡灾害,崩塌多发育在坚硬岩组内;⑤在海拔1000~1500 m,斜坡坡度30°~50°区域范围内是地质灾害集中发育区,不同坡度范围内,地震地质灾害表现出不同的优势发育类型。
梁京涛王军汪友明王猛刘斌杨磊
关键词:汶川地震地震地质灾害遥感
四川省绵竹至茂县公路工程地质遥感调查与评价被引量:6
2012年
以绵竹至茂县公路沿线为研究区,应用遥感技术调查走廊带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状况,结合公路勘察需要,从工程地质角度出发,选择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位置、规模、稳定性/易发性、运动方向5个方面作为地质灾害对线路影响的评价指标,并建立针对不同灾害类型的线路影响程度评价方法,评价结果为公路选线和后期详勘奠定了基础。
梁京涛王军王猛江煜
关键词:地质灾害遥感公路
四川汶川高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与启动机理研究被引量:28
2014年
2011年7月3日,汶川县高家沟发生泥石流活动,泥石流堵塞岷江,造成重大损失。本文根据现场调查,对高家沟泥石流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堵溃"型高位泥石流的形成过程、启动机理及其运动特征,为该类泥石流的预防和治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高波任光明王军王猛刘彬王杰余天斌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汶川震区典型高位泥石流动态监测——以绵竹市文家沟泥石流为例被引量:16
2013年
本文采用六期遥感影像数据,分析了文家沟特大泥石流震后的6次泥石流灾害过程;阐述并讨论了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高位泥石流动态变化监测方面的具体应用方法及应用效果。以汶川震区文家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文家沟流域物源丰富,泥石流发生频率高、松散物质冲出量大、主沟比降较大,是汶川地震灾区典型的特大型高频高位泥石流。(2)水动力条件、地形坡度和堆积物颗粒大小是文家沟泥石流物源启动的三个主要制约因素。(3)不同降雨条件下,文家沟泥石流具有复合型物源启动方式,先主沟下游沟道松散堆积启动形成泥石流,进而演变为下游主沟沟道和流域上游崩滑物源相继启动,全流域形成泥石流;(4)工程治理约束条件下,文家沟泥石流暴发规模、破坏模式和成灾形式均发生重大转变。(5)在非极端气候条件及工程治理设施继续发挥效力情况下,未来几年内,文家沟泥石流仍然是以上游处3号、4号、5号支沟继续形成小规模泥石流为主,危害方式主要是淤埋4号坝和5号坝,并逐步减少库容。(6)泥石流的动态变化监测方法,是以多期次高精度遥感影像和大比例地形图获取的基础上开展的,遥感数据源和大比例尺地形图精度是影响该方法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
梁京涛成余粮王军汪友明宋云张肃马晓波王猛刘彬杨磊
关键词:动态监测无人机遥感DEM
RS和GIS在高压输电线选线中的应用
应用卫星遥感图像对丹巴-大杠(康定)500KV输电线沿线地质灾害和地质构造进行解译,查明了沿线不良地质体;同时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对线路进行可行性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为线路选线和塔位选址提供了技术支持。
梁京涛王军王猛
关键词:输电线线路选线卫星遥感图像
大光包巨型滑坡的遥感解译与GIS分析
大光包滑坡位于四川省安县高川乡,系汶川Ms8.0级地震触发的规模最大的巨型滑坡.采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及基础地形数据,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大光包滑坡滑动前后进行了四期遥感图像对比解译和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和地面测绘,对滑坡...
王猛王军
关键词:巨型滑坡遥感观测地理信息系统
文献传递
四川省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分布及其发展趋势浅析被引量:26
2007年
四川大渡河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四川重要的水能资源基地。目前已建电站及拟建电站17个,总装机可达2336万kW,年发电量988.7亿kW.h。大渡河流域受地形、岩性、构造、斜坡结构等影响,地质灾害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大渡河流域共发生地质灾害913处,其中滑坡385处,崩塌105处,泥石流358处,不稳定斜坡65处。随着大渡河梯级水电工程的开发,地质灾害的影响日益显著。文章通过统计分析,从地貌、岩土体结构、构造等方面对大渡河流域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流域内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合理的预测,为今后流域的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便将地质灾害的危害降到最低。
丁俊鄢毅岳昌桐王德伟毛郁魏伦武常晓军王军
关键词:大渡河流域地貌类型地质灾害分布
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特征及成生过程探讨被引量:6
2009年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在极其特殊的地质环境中。地震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在有地震记载以来是发育最多,规模最大,摧毁力最强的一次。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初步分析了地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阐明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发生时经历的岩体爆发-弹射抛撒-堆积-再发展的四个过程,同时预测了未来地质灾害发展的趋势。
鄢毅王军李鸿雁
关键词:地震应力山崩
不同岩性区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组成特征——以新疆塔什库尔干河中上游为例被引量:6
2018年
泥石流是南疆重要地质灾害之一。基于高分卫星影像对新疆塔什库尔干河中上游泥石流沟进行遥感解译分析,结合现场调查验证,取样分析不同岩性区泥石流堆积物颗粒组成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泥石流堆积扇明显,呈多期性,半坚硬-软岩区泥石流比坚硬岩区堆积扇面积、扩散角大,堆积体粒径、堆积坡度较小;(2)随着泥石流堆积物岩性强度变弱,粗粒含量相对减少,泥石流堆积体整体级配较差,泥石流重度大;(3)坚硬岩石区(花岗岩、闪长岩),泥石流堆积物砂粒、粉粒、粘粒含量较低,堆积体不均匀系数大,泥石流冲击力大;半坚硬岩-软岩区(砂岩、泥岩、砾岩、片麻岩),泥石流堆积物砂粒、粉粒、粘粒含量较高。
王猛王宁王军余天彬江煜黄细超
关键词:泥石流岩性堆积物
青川县重点区域地震诱发地质灾害遥感调查与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探讨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利用航空影像对青川县红石河区域进行遥感解译,并结合汶川地震前研究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193km2的范围内共解译地质灾害712处,其中,滑坡209处,崩塌486处,泥石流17处,地质灾害发育密度达到了3.7km-2。汶川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断层上下盘效应、坡度效应、灾害链效应及高密度发育的特点。
梁京涛唐川王军
关键词:汶川地震航空遥感地质灾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