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杰
- 作品数:23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306例非肿瘤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非肿瘤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5月河北省13所医院呼吸科,IPFI患者306例,收集患者的微生物学、影像学与临床诊治资料等,分析临床特点。结果306例患者共分离出真菌336株,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45株,抗真菌药物有效率以伏立康唑最高达71.4%。结论宿主因素对于IPFI的早期诊断与预防至关重要;IPFI的致病真菌仍以假丝酵母菌属最多。
- 齐天杰阎锡新杨丛丽张玲平芬蒋超英徐海博
- 关键词:肺部真菌感染病原学影像学
- 血液CD_3^+CD_4^+/CD_3^+CD_8^+T细胞水平对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液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对非HIV感染患者发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及诊治规范,入选IPFI组患者61例,非IPFI肺炎组患者47例及同期健康对照组体检者30例。收集记录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组病例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比值情况。结果白色念珠菌仍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占总检出菌株数的46.03%,同时本研究曲霉菌(30.16%)感染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3+CD4+/CD3+CD8+T细胞比值水平,IPFI组较非IPFI肺炎组(t=5.910,P<0.05;t=7.395,P<0.05)及健康对照组(t=6.443,P<0.05;t=7.428,P<0.05)均明显下降。结论血液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测定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 齐天杰阎锡新张鲁涛
- 关键词:肺部真菌感染细胞计数
- 降阶梯抗细菌治疗对肺部真菌感染控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降阶梯抗细菌治疗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控制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住院的IPFI患者174例,男106例,女68例。收集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微生物学资料、诊治和预后等。将所有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降阶梯治疗组和非降阶梯治疗组,比较在抗真菌治疗同时降级使用抗细菌药对抗真菌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白色念珠菌仍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占总检出菌株数的59.7%。抗真菌治疗同时降级使用抗细菌药治疗组与未降阶梯抗细菌治疗患者抗真菌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比34.5%,P=0.001)。结论降级使用抗细菌药物有助于真菌感染的控制。
- 齐天杰阎锡新李帅
- 关键词:肺部真菌感染降阶梯治疗疗效
- 呼出气冷凝液pH值与迟发型VAP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呼出气冷凝液pH值水平与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4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科ICU住院的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57例及健康体检者60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计算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并同步收集患者的呼出气冷凝液,测量pH值;之后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7例迟发型VAP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期间下呼吸道分泌物共分离出病原菌173株,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4.86%及23.70%;迟发型VAP诊断当天呼出气冷凝液pH值较插管后第3天及健康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t=5.802,P<0.05;t=12.146,P<0.05)。结论呼出气冷凝液pH值检测有助于迟发型VAP的诊治。
- 齐天杰阎锡新李帅李海涛
-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出气冷凝液评分
- 差异基因分析揭示多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特性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索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状态独特的基因表达。方法选取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在同一菌株两种不同状态下,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浮游菌体和生物被膜固着生长的菌体,两个样本间进行mRNA的提取和全基因基因表达的分析比对,比较两者间基因表达的差异。研究表达差异的基因在基因功能上的体现。结果同一菌株两种不同状态下,处于快速生长期的浮游菌体和生物被膜固着生长的菌体,两个样本间进行全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分析比对,两者间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同株细菌的生物被膜状态,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生物行为和基因的表达。在两个样本对比中,发现有106个基因表达上调,92个基因表达下调。结论表达差异基因所编码蛋白,大多参与了生物被膜形成和形态维持。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形态维持,是通过特殊的信号通路以及信号因子、转录因子所调节的;在浮游细菌的状态,它们不表达或者没有显著表达。
- 李海涛齐天杰李帅张鲁涛王伯丽
- 关键词: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分析生物被膜高通量测序
-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继发心肌病误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多发性大动脉炎因儿童期发病率低,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极易导致误诊、漏诊,我们总结2009至2011年外院或我院最初误诊的4例临床资料,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 王晓宁冯林宋青任雪珠齐天杰
- 关键词:大动脉炎儿童心肌病误诊
- 外环境空气细颗粒物对COPD大鼠致病影响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研究外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是否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造成致病影响。方法清洁级大鼠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18只大鼠COPD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 每组6只, COPD大鼠吸入清洁空气组(A组), COPD大鼠吸入PM2.5暴露2周组(B组), COPD大鼠吸入PM2.5暴露4周组(C组)。对实验大鼠进行肺功能评估, 肺部炎症因子检测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探讨外环境空气PM2.5对COPD大鼠致病性的影响。结果 PM2.5的暴露可以引起COPD大鼠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加。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 炎症反应呈加重趋势, 会导致COPD大鼠肺功能进行性下降, 肺功能受损。COPD大鼠经PM2.5的暴露后, 基因表达受到影响, 表达上调基因328个, 表达下调基因81个。表达差异的基因与COPD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程恶化相关, 与肺部组织的慢性持续炎症及结构重塑相关。结论 PM2.5的暴露可以引起COPD大鼠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加重, 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 炎症反应呈加重趋势, 肺功能呈恶化趋势。PM2.5的暴露会诱导大鼠基因表达变化。持续PM2.5的暴露, 会诱发气道的长期持续慢性炎症反应和气道的结构重塑, 诱发COPD的进行性进展。
- 齐天杰李帅李海涛阎锡新王伯丽和宇峥许晓岚
- 关键词:肺疾病慢性阻塞性细颗粒物
- 吸烟相关性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报告和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吸烟相关性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ulmonary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PLCH)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影像学的动态变化,并复习有关PLCH的诊治进展。方法1例经开胸肺组织活检、免疫组织化学和高分辨率CT(HRCT)证实的吸烟相关性PLCH患者,动态观察戒烟1年后肺HRCT影像学改变。结果患者有吸烟史(吸烟指数200),确诊后经戒烟1年后肺HRCT显示结节性和囊性病变完全消失。结论吸烟是本例PLCH患者发病主要原因,戒烟是治疗吸烟相关性PLCH的主要方法。
- 杨红申李月红郭艳苏吴维新齐天杰张祥宏
- 关键词:吸烟
- 呼气触发灵敏度对口腔阻断压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下呼气触发灵敏度(ET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口腔阻断压(P0.1)的影响,揭示ETS对呼吸驱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08年1月收入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31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接伽利略金型呼吸机。病情稳定后采用PSV模式,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随机调整ETS水平于5%、35%、65%,通气30min-60min后测量通气参数及P0.1。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不同ETS水平下通气参数及P0.1进行比较。结果随着ETS水平增加,潮气量(Vt)减少,呼吸频率(RR)、浅快呼吸指数(RSB)、P0.1增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SV模式下随ETS水平增加COPD患者的呼吸中枢驱动增加。
- 张鲁涛王悦阎锡新杨红申齐天杰
- 关键词:压力支持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重组人IL-37通过调控Wnt5a减少细颗粒物诱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外基质沉积
- 2025年
-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37(rhIL-37)干预对细颗粒物(PM_(2.5))暴露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建立气道损伤的细胞模型,用Western blot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Wnt家族成员5a(Wnt5a)表达水平,选取Wnt5a表达量最高时的PM_(2.5)浓度为最佳干预浓度。实验分为3组:PM_(2.5)+siRNA组、PM_(2.5)+Wnt5a siRNA组及control+Wnt5a siRNA,观察纤连蛋白(fibronectin)、IL-6和IL-1β的表达水平及活性氧(ROS)的产生。此外,又将实验分为PM_(2.5)+rhIL-37组、PM_(2.5)组和control组,研究rhIL-37是否能够下调Wnt5a、fibronectin、IL-6和IL-1β的表达。结果:(1)给予不同浓度(6.25、12.5、25和50 mg/L)的PM_(2.5)干预16HBE细胞24 h后,Wnt5a的表达除PM_(2.5)(50 mg/L)组,均较control组显著增加(P<0.05);在PM_(2.5)(12.5 mg/L)刺激下,Wnt5a表达最高(P<0.01)。(2)在PM_(2.5)(12.5 mg/L)干预16HBE细胞24 h后,fibronectin表达达到峰值(P<0.01)。(3)敲减Wnt5a后fibronectin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ROS的产生,以及IL-6和IL-1β的分泌均较control组显著减少(P<0.01)。(4)rhIL-37干预后再给予PM_(2.5)刺激,Wnt5a、fibronectin和Nrf2的表达,ROS的产生,以及IL-6和IL-1β的分泌均较PM_(2.5)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在体外细胞模型中,PM_(2.5)可能通过Wnt5a调控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外基质沉积;rhIL-37通过下调Wnt5a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从而减少细胞外基质沉积。
- 曲芳芳徐海博齐天杰蔡志刚阎锡新
- 关键词:细颗粒物人支气管上皮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