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作鹏

作品数:3 被引量:5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东南
  • 2篇节理
  • 2篇古应力
  • 2篇川东
  • 2篇川东南
  • 1篇新生代
  • 1篇盆地
  • 1篇盆地形成
  • 1篇中新生代
  • 1篇构造变形特征
  • 1篇构造带
  • 1篇古应力场
  • 1篇反演
  • 1篇板内

机构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3篇覃作鹏
  • 2篇邓宾
  • 1篇李煜伟
  • 1篇刘树根
  • 1篇孙玮
  • 1篇李智武

传媒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川东南构造带中新生代多期构造特征及演化被引量:41
2013年
川东南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复合构造。作者通过对桐梓-綦江地区野外露头的100余组节理、擦痕及典型叠加褶皱的研究,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对节理破裂滑动构造进行古应力场反演,结合褶皱的叠加序列和节理的交切关系所反映的古应力场序列,重建川东南构造带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史。结果表明,川东南构造带于中新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4期构造运动:早白垩世E-W向挤压作用;晚白垩世近S-N向挤压作用;早新生代NESW向挤压作用;上新世早期NW-SE向挤压作用。
覃作鹏刘树根邓宾李智武孙玮
关键词:古应力场川东南
川东南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四川盆地作为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区域。川东南构造带处于华蓥山断裂带以东、南川遵义断裂以西及滇黔北部坳陷带以北,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复合-联合构造,成为四川盆地内褶皱变形最复杂的地区之一...
覃作鹏
关键词:盆地形成
扬子板内大娄山渐变型盆-山结构带多期构造特征及其对板内-板缘构造的响应被引量:18
2015年
板内多期构造变形与盆-山建造是板缘和/或板内构造动力学的综合体现,它们与隆升剥蚀和沉积建造等作用过程具有明显的响应与互馈。大娄山渐变型盆-山结构带地处中国扬子板块内部四川盆地南缘,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交接转换部位,走向NEE-NE,长~250 km、宽~80 km,缺少山前地形地貌陡变带,具渐变性山-盆地貌;浅部构造具挤压-坳陷结构,以隔槽式构造样式为主,构造变形缩短量约12~20 km。基于水平缩短变形、多期节理构造和古应力反演等揭示大娄山地区晚中生代-新生代发生了四期具不同应力场特征的构造变形事件与盆-山建造过程:第一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近E-W向主应力场挤压变形事件;第二期晚白垩世(~80 Ma)近S-N向主应力场挤压变形事件;第三期古近纪晚期(40~20 Ma)NE-SW向主应力场挤压变形事件;第四期晚新生代(10~5 Ma以来)NW-SE向主应力场抬升剥蚀事件。大娄山渐变型盆-山结构带晚中生代-新生代的多期构造事件、中国南方大陆板缘主要板块事件、板内构造与隆升事件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表现为它们之间的沉积建造、构造和岩浆热事件、低温热年代学等具有一致性和同步性特征,共同揭示出区域晚中生代-新生代由滨太平洋构造域向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逐渐转换的重要过程。
邓宾刘树根覃作鹏李智武罗超李金玺李煜伟苟乔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