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晓明

作品数:32 被引量:190H指数:8
供职机构: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佛山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心肌
  • 9篇预后
  • 8篇动脉
  • 8篇心率
  • 8篇间期
  • 8篇梗死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7篇心电
  • 7篇心肌梗死
  • 7篇T波
  • 7篇T波峰-末间...
  • 6篇电图
  • 6篇心电图
  • 6篇碎裂QRS波
  • 5篇心律
  • 5篇型心
  • 4篇心肌病
  • 4篇心律失常
  • 4篇心源性

机构

  • 29篇佛山市第一人...
  • 3篇中山大学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32篇林晓明
  • 26篇杨希立
  • 15篇刘鹤龄
  • 15篇赖玉琼
  • 7篇高耀铭
  • 6篇刘宇清
  • 4篇郑玲
  • 3篇李健民
  • 2篇黄丽敏
  • 2篇冯彦林
  • 2篇刘伟斌
  • 2篇唐利敏
  • 2篇肖长华
  • 1篇凌春燕
  • 1篇刘伟斌
  • 1篇梁茜
  • 1篇许兆延
  • 1篇刘伟斌

传媒

  • 6篇广东医学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邯郸医学高等...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率减速力与连续心率减速力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与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s,DRs)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DCM患者96例(DCM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00例(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心脏超声检查。在DCM患者中,根据有无发生心源性猝死将患者分为高危组21例和低危组75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21例,Ⅲ~IV级组75例。根据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组(阵发性室速或短阵室速)26例,室性期前收缩(室早)组(频发室早>100次/24 h)50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20例。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记录DC值和DRs值,比较各组DC、DRs及DC、DRs与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对DCM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高危组患者DC、DRs、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低于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速组患者DC、DRs显著低于室早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早组患者DC、DRs显著低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YHA心功能Ⅲ~Ⅳ级组患者DC、DRs显著低于NYHA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C、DRs与心源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NYHA分级、LVEF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C、DRs降低是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DC、DRs有望成为预测DCM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是DCM患者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DC、DRs检测可稳定评估DCM患者迷走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林晓明杨希立赖玉琼高耀铭刘宇清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源性死亡
碎裂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fQRS)波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2011年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CAD)患者216例,根据是否存在fQRS波分为fQRS波组(n=124)和无fQRS波组(n=92),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及罪犯血管对fQRS波发生的影响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fQRS波的变化。结果不同病变血管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范围和不同狭窄程度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均程度为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闭塞与狭窄程度为50%~74%、75%~99%患者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2、9.064,P<0.05)。在狭窄程度为75%~99%和完全闭塞患者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和术前fQRS波检出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1天fQRS波检出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fQRS波的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呈正相关(r=0.48,P<0.05),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524,P<0.05)。结论 fQRS波可成为预测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狭窄程度的指标。
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赖玉琼郑玲
关键词:碎裂QRS波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碎裂QRS波对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碎裂QRS波(fQRS)对评价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39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将其分为fQRS组和无fQRS组,平均随访(30±10)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和心源性死亡。结果共发生心血管事件85例,发生率为25.1%,fQRS组各种心血管事件及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无fQRS组(P<0.05,P<0.01),fQRS患者与无fQRS患者比较发生各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fQRS组无心血管事件生存率明显低于无fQRS组(P<0.01),心源性死亡提示生存率也明显低于fQRS组(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QRS是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警指标(P<0.01)。结论 fQRS与心肌梗死预后关系密切,是一个独立预测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和心源性死亡的新指标。
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赖玉琼郑玲
关键词:碎裂QRS波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T波峰-末间期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及校正心率后的T波峰-末间期(Tep(RR)(1/2))的临床意义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测量并计算186例AMI患者(AMI组)的Tpe和Tep(RR)(1/2),与100例无心脏病健康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入院时AMI组Tpe和Tep(RR)(1/2)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显著高于生存组,生存组入院时显著高于出院时(P<0·01)。室性心动过速组Tpe和Tep(RR)(1/2)明显高于室性期前收缩组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P<0·01)。Tep(RR)(1/2)≥150ms者病死率、多发心肌梗死、心功能Ⅲ、Ⅳ级、室性心律失常、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Tep(RR)(1/2)<150ms者(P<0·01或<0·05)。结论:Tpe对判断AMI患者的近期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赖玉琼
关键词:心肌梗死T波峰-末间期预后
平板运动试验最大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 探讨平板运动试验最大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0 6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平板运动试验及 6 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平板运动试验 ,测定其最大ST/HR斜率及ST段压低值。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组最大ST/HR斜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3 8±2 3uV/bp .min和 0 9± 0 4uV/bp .min ,P <0 0 1) ;最大ST/HR斜率法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ST段压低法 (分别为 95 5 % ,93 6 %和 6 2 5 % ,78% ,均为P <0 0 5 ) ;ST/HR斜率 >6 0uv/bp .min识别三支血管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分别为 83 3%和 97 5 % ) ;ST/HR斜率法女性假阳性率明显低于ST段压低法 (分别为 7 1%和 32 1% ,P <0 0 5 )。结论 最大ST/HR斜率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优于ST段压低法 ,并对预示冠状动脉病变数目有一定的价值。
林晓明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ST/HR斜率冠心病
缺血分级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缺血分级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fion,P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181例,按心电图表现分为Ⅱ级缺血组和Ⅲ级缺血组,观察两组院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分析患者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与心电图缺血分级的关系。结果Ⅲ级缺血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明显高于Ⅱ级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0±115)U/I vs.(211±91)U/I,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Ⅱ级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8%±12%vs.53%±11%,P<0.05)。Ⅲ级缺血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4.0%,12.6%,42.7%,35.0%)明显高于Ⅱ级缺血组(14.1%,3.8%,17.9%,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CI治疗后2 hⅢ级缺血组ST段回落一半及以上和ST段完全回落发生率(32.0%,22.3%)明显低于Ⅱ级缺血组(44.9%,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PCI治疗后24 hⅢ级缺血组ST段完全回落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Ⅱ级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4%vs.84.6%,P<0.001)。COX风险比例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Ⅲ级缺血是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猝死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警指标(P<0.01)。结论Ⅲ级缺血是STEMI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和ST段回落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
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刘伟斌
关键词:心肌梗死预后
扩张型心肌病QT间期动态性与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QT间期动态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47例DCM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QT/RR相关直线斜率、心率变异性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次数,平均随访(36±10)个月。结果 DCM患者LVEF、SDNN、NSVT、QTe/RR斜率和QTp/RR斜率与非心脏病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患者中有临床事件者LVEF、NSVT、SDNN、QTe/RR斜率和QTp/RR斜率与无临床事件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QTe/RR斜率和QTp/RR斜率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LVEF显著相关(P<0.05);QTe/RR斜率≥0.19和QTp/RR斜率≥0.18患者全因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QTe/RR斜率<0.19和QTp/RR斜率<0.18患者。结论 QT间期频率依赖性与DCM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成为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新指标。
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赖玉琼郑玲
关键词:预后扩张型心肌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心率减速力和连续心率减速力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 capacity of rate,DC)和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 rate deceleration run,DRs)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ACS患者267例(ACS组),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组84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组125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58例,并选择冠状动脉内径猝窄<50%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和冠状动脉造影。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得出DC、DRs值,比较各组患者DC、DRs、Gensini评分的差异,比较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与治疗前DC、DRs的变化,分析DC、DRs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CS组患者DC、DR4、DR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STEMI组和NSTEMI组患者DC、DR4、DR8显著低于UAP组,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支病变组患者DC、DR4、DR8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双支病变组患者DC、DR4、DR8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ACS患者PCI治疗后第1天和第7天DC、DR4、DR8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DC、DR4、DR8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ACS患者DC、DRs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是反映ACS患者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新指标。
林晓明杨希立赖玉琼高耀铭刘宇清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GENSINI评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及多因素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及其多因素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86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SDNN)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参数,并进行TO、TS与年龄、LVEF、LVEDD、SDN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P<0.01);AMI组中,TO、TS与年龄、LVEF、LVEDD、SDNN相关。结论AMI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以成为评价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林晓明杨希立肖长华李健民
关键词:窦性心率震荡心肌梗死动态心电图
T波峰-末间期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探讨T波峰-末间期(Tpe)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范围的关系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PCI)对其影响。方法分析187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观察不同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的患者行PCI治疗前后Tpe的变化。结果重度狭窄组Tpe(138.9±16.2ms)高于中度狭窄组(116.5±13.7ms),中度狭窄组Tpe高于轻度狭窄组(86.4±12.9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支病变组Tpe(140.7±17.8ms)高于双支病变组(118.6±14.9ms),双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100.5±13.2ms),单支病变组高于无病变组(84.3±12.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0.52、0.46,P<0.05)。重度狭窄组行PCI术后2、24h和术后1周Tpe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e可反映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成功的PCI术可明显缩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Tpe,Tpe可以成为判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新指标。
林晓明杨希立刘鹤龄赖玉琼
关键词:T波峰-末间期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造影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