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脊髓
  • 1篇蛋白
  • 1篇形态学
  • 1篇行为学
  • 1篇行为学观察
  • 1篇移植后
  • 1篇荧光
  • 1篇荧光蛋白
  • 1篇神经行为
  • 1篇神经行为学
  • 1篇神经行为学表...
  • 1篇鼠模型
  • 1篇迁移
  • 1篇全横断
  • 1篇细胞运动
  • 1篇绿色荧光
  • 1篇绿色荧光蛋白
  • 1篇脊髓功能
  • 1篇脊髓功能恢复

机构

  • 3篇昆明医学院
  • 2篇云南省肿瘤医...

作者

  • 3篇程昊钰
  • 3篇王廷华
  • 2篇刘鲲
  • 2篇张洪钿
  • 2篇胡艳丽
  • 2篇王方方
  • 2篇黄桂琴
  • 2篇何明生
  • 1篇王熙才
  • 1篇伍治平

传媒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7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CD34^+/CD45^+细胞在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中的存活及迁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CD34+/CD45+细胞移植入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后的存活、迁移及分布情况。方法:体外培养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经CD34、CD45单克隆抗体鉴定后移植入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脊髓横断处尾侧,分别在术后24h、48h、1周、2周、4周和8周行左心腔内灌注,取出脊髓,连续切片(片厚10μm),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切片中有无绿色荧光细胞,并观察荧光细胞的分布范围;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CD45+细胞的存活。结果:脊髓横断处头尾两侧均可见绿色荧光细胞,且多分布于灰质中,散在或聚集成片;免疫组化法可见切片中有CD34+/CD45+细胞散在。结论:CD34+/CD45+细胞可在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的脊髓中存活,并可迁移至脊髓横断处头侧,且随时间的延长迁移距离有所增加。
程昊钰何明生王廷华张洪钿王熙才伍治平王方方刘鲲黄桂琴胡艳丽
关键词:脊髓全横断绿色荧光蛋白细胞运动
移植GFP转基因小鼠骨髓CD34+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研究
何明生王廷华程昊钰曹红花
本实验采用Percoll液离心+贴壁分离法对骨髓细胞进行粗筛,通过建立脊髓全横断SD大鼠模型,并以鼠尾胶原为网架,将CD34+细胞经立体定向移植入横断处尾端,探讨GFP转基因小鼠骨髓CD34+细胞移植术后,大鼠后肢自主运...
关键词:
关键词:CD34+细胞脊髓损伤
CD34^+细胞移植后脊髓全横断大鼠脊髓功能恢复的形态学及行为学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脊髓全横断SD大鼠模型骨髓CD34+细胞移植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7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完成。①采用Percoll细胞分离液离心+贴壁分离法对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细胞进行粗筛后,收集骨髓悬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密切观察细胞生长情况。②收集培养至第3周的悬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CD34单克隆抗体鉴定。③选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1d,1,2,4和8周各3只)。将经CD34单克隆抗体鉴定后的CD34+细胞移植入脊髓全横断大鼠模型脊髓横断处尾侧。④术后密切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别在术后1d,2,4和8周行BBB评分检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⑤同时行冰冻切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细胞的分布情况,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34+细胞的存活。结果:对照组大鼠第22天死亡1只,进入结果分析29只。①免疫荧光镜下见,培养至两三周的骨髓悬浮细胞中,圆形绿色荧光细胞可达90%以上。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培养至两三周后的骨髓悬浮细胞多数呈CD34阳性,阳性率达(74.6±1.7)%。③两组大鼠BBB评分结果显示,移植组大鼠后肢自主运动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④移植后2,4和8周时移植组脊髓横断处头尾两侧均可见绿色荧光细胞,且多分布于灰质中,散在或聚集成片;免疫组织化学法可见移植组脊髓横断处头尾两侧切片中均有CD34+细胞散在。结论:移植骨髓CD34+细胞可在脊髓全横断大鼠脊髓中存活并迁移,其大鼠后肢自主运动功能得到部分恢复。
程昊钰何明生王廷华张洪钿王方方刘鲲黄桂琴胡艳丽
关键词:神经行为学表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