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玉娟
-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周口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SCT冠脉造影在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脉造影在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50例临床诊断怀疑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进行动态心电图、MSCT冠脉造影、常规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MSCT冠脉造影与动态心电图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价值。结果150例患者经过CAG冠脉造影检测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阳性118例,阴性32例,MSCT冠脉造影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3%、95.76%、93.75%、98.26%、85.71%,高于动态心电图(84.00%、87.29%、71.88%、91.96%、6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G冠脉造影判断病变严重程度显示正常32例,轻度34例,中度55例,重度29例,MSCT冠脉造影与CAG冠脉造影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7、0.88、0.94,高于动态心电图与CAG冠脉造影(0.33、0.45、0.65,P<0.05)。结论MSCT冠脉造影诊断不稳定性心绞痛价值高于动态心电图,可有效判断不稳定性心绞痛病变程度。
- 郭昭明王慧左玉娟王全来杨丽红
-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
- 左束支区域起搏与传统右室起搏纠正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作用比较及心电图特点
- 2025年
- 目的:比较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与传统右室起搏纠正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作用,并分析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12月在本院接受心脏起搏治疗的67例RBBB患者,根据起搏治疗模式分为LBBAP组(接受LBBAP治疗,n=37)与传统组(接受传统右室起搏治疗,n=30)。对比两组对RBBB的纠正情况及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特点。结果:LBBAP组对RBBB的完全纠正率高于传统组(P<0.05),未纠正率与最终QRS波群时限均低于传统组(P<0.05);对于两组完全纠正与部分纠正的RBBB患者,根据V 1导联QRS波群形态,LBBAP组心电图图形Qr型、QR型、qR型、QS型占比分别为48.57%、22.86%、20.00%、8.57%,传统组心电图图形QS型、rS型占比分别为88.24%、11.76%,两组心电图图形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前呈rsR’型的患者,LBBAP组、传统组完全纠正率分别为62.50%、26.32%;对于治疗前呈qR型的患者,LBBAP组、传统组的完全纠正率分别为77.78%、42.86%;对于治疗前呈M型的患者,LBBAP组、传统组完全纠正率分别为50.00%、25.00%。结论:LBBAP纠正RBBB的效果较传统右室起搏显著提升,且治疗前呈qR型的患者完全纠正率更高,另LBBAP治疗RBBB后的心电图V 1导联QRS波群图形以Qr型多见,而传统右室起搏纠正后的心电图图形则以QS型为主。
- 丁纪超左玉娟
- 关键词: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
- 24h动态心电图夜间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作用分析
- 2021年
- 分析24h动态心电图夜间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9年10月到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9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对患者均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ST-T改变与未改变人数,并与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结果比较。结果:心电图夜间ST-T改变对应冠心病检出率高于未ST-T改变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动态心电图夜间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准确率、特异性、灵敏度分别为89.58%、83.33%、93.33%。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夜间ST-T改变是冠心病诊断的重要依据,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特异性与灵敏度,实际诊断中结合其它检查方法可进一步保证诊断结果的可靠性。
- 郭昭明王慧左玉娟
-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ST-T改变
- 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氨氯地平,观察组加用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同时检测外周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C)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IgA、IgG及IgM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确切,在调节血压、血脂代谢及免疫功能方面效果明显。
- 王慧郭昭明左玉娟
- 关键词:高血压冠心病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疗效
- 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究运动平板心电图在冠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周口市中心医院126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依据运动平板心电图检查结果不同分组,显示阳性患者分为PCI组49例与非PCI组42例,显示阴性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对非PCI组及对照组实施单纯药物治疗,PCI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行PCI术治疗。计算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冠脉临界病变的特异度、敏感度,术后随访2年统计3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应用运动平板心电图诊断右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9.87%(71/79)、80.85%(38/47);诊断回旋支病变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5.00%(68/80)、65.52%(30/46);诊断前降支病变的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80.49%(66/82)、86.36%(38/44);经术后2年随访显示,PCI组不良事件发生率2.04%(1/49)均低于非PCI组21.43%(9/42)及对照组17.14%(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平板心电图对冠脉临界病变具有较高诊断准确性,可有效评价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冠脉功能,且对指导冠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术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左玉娟
- 关键词:冠脉临界病变运动平板心电图
- 心电图QRS波时限结合P波参数预测阵发性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结合P波参数预测阵发性房颤(PAF)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8例PAF患者为疾病组,另同期选择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50名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QRS波时限和P波参数[P波时限(PWD)、最小P波时限(Pmin)、最大P波时限(Pmax)、P波离散度(Pd)]。疾病组均行导管消融术治疗,依据患者术后1年内有无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术前心电图QRS波时限及P波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P波参数单独及联合预测PAF患者术后复发的价值。结果疾病组QRS波时限、PWD、Pmax、Pd均长于对照组(P<0.05),Pmin短于对照组(P<0.05);PAF患者术后复发率为27.85%,复发组病程、QRS波时限、PWD、Pmax、Pd、LAD均长于未复发组(P<0.05),心电图f波为细波占比、CK-MB水平、E/e’均高于未复发组(P<0.05),Pmin短于未复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QRS波时限延长、PWD延长、Pmax延长、Pd延长和病程较长、LAD较大以及心电图f波为细波均为PAF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Pmin延长为PAF患者术后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QRS波时限联合P波参数预测PAF患者术后复发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90.91%、85.09%、0.951,其中灵敏度、AUC均高于单项预测(P<0.05),特异度与单项预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P波参数均对PAF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两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 丁纪超左玉娟
- 关键词:阵发性房颤QRS波时限导管消融术
- 860例心室晚电位临床观察与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心室晚电位(VLP)又称迟电位,是指QRS波终末部至ST段起始约40 ms中记录到的一种高频低振幅的碎裂电位,它是由传导延缓的病变心肌产生的.1961年Durrer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心室晚电位,40多年来,由于检验技术的进展以及大量实验与临床研究,使人们对VLP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本文对1997年12月~2004年5月门诊及住院的860例患者的心室晚电位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以探讨VLP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 左玉娟
- 关键词:心室晚电位VLPQRS波心肌心血管病
- 阿霉素为主化疗患者心电图分析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通过观察以阿霉素为主要药物化疗的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心电图改变,了解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分析100例癌症化疗患者心电图资料。结果有31例出现心电图异常,阳性率为31%。结论化疗过程中心电图变化可反映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
- 左玉娟
- 关键词:阿霉素化疗心电图心脏毒性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概率的关联性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RS波时限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概率的关联性.方法 将1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QRS波时限值分为3组,A组QRS波时限值>160 ms,共32例;B组QRS波时限值≥120 ms,共39例;C组QRS波时限值<120 ms,共31例.对3组进行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测,比较其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的Low n分级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结果 3组Lown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与B组Lown分级ⅣB、ⅣA、Ⅲ级构成比均显著高于C组(P<0.01),Ⅱ级、Ⅰ级构成比均显著低于C组(P<0.01);3组心率变异性指标连续5 min的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24 h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相邻正常R-R间期>50 ms的百分比、三角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A组与B组均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 RS波时限异常与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密切关系,对Q RS波时限值进行检测有助于预测患者预后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风险.
- 左玉娟丁纪超郭昭明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QRS波时限心率变异性室性心律失常
- 心电图碎裂QRS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心电图碎裂Q RS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研究组,6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的冠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均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心电图病理波形出现情况,比较心电图不同病理波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统计研究组有无心电图碎裂Q RS患者心源性死亡、心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及急性肺水肿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心电图碎裂Q RS波及病理性Q波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碎裂QRS波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病理性Q波(P<0.01).研究组出现心电图碎裂QRS波者心源性死亡率、心功能不全率、房室传导阻滞率及急性肺水肿率显著高于未出现者(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碎裂Q RS波及病理性Q波发生率较高,心电图碎裂Q RS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较高,且有助于预测房室传导阻滞、急性肺水肿等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左玉娟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灵敏度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