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大为

作品数:24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学
  • 4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文明
  • 4篇哲学
  • 4篇文学
  • 3篇道德
  • 3篇诗歌
  • 3篇诗学
  • 2篇道德形而上
  • 2篇道德形而上学
  • 2篇形而上学
  • 2篇引论
  • 2篇儒学
  • 2篇诗教
  • 2篇文艺
  • 2篇城市
  • 1篇当下诗歌
  • 1篇道德实践
  • 1篇道体
  • 1篇心性
  • 1篇心影
  • 1篇修辞

机构

  • 23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南开大学

作者

  • 23篇张大为
  • 3篇王士强
  • 2篇李进超
  • 2篇闫立飞
  • 2篇田淑晶
  • 2篇孙爱霞
  • 2篇李小茜
  • 2篇王云芳
  • 1篇罗海燕
  • 1篇丁琪
  • 1篇张大为

传媒

  • 6篇学术界
  • 3篇文艺评论
  • 2篇理论与现代化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南都学坛(南...
  • 1篇廊坊师范学院...
  • 1篇文艺生活(艺...
  • 1篇文化与诗学
  • 1篇文学艺术周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时代体育精神的历史返照与艺术回响——关于《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笔谈
2023年
“国球”背后的大国历史脉动2023年春节期间上映的影片《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取材于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以下简称中国男乒)在全面落后于世界强队的情况下,经由拼搏奋斗、绝地反击,最终重回巅峰的一段真实历史。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在过往的年月,它甚至在外交和国际关系事务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作为中国“国球”的乒乓球在国际性赛事中屡遭败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乒乓球队在人才、技术、装备、体能、训练等各个方面的全方位落后。这样的情形,对向来以乒乓球为骄傲的国人来说,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
张大为张大为王士强王云芳石玉
关键词:体育精神国球
向着永恒的心影栖息——论屠岸的诗美创造
作为莎士比亚和济慈的翻译家的屠岸先生,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幼年的家教,使得作为诗人的屠岸先生深受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哺育,而翻译家的身份又使得他具备了雄厚
张大为
文献传递
“自然—道体论”与儒学思想之文明结构性格局重建——兼及牟宗三式宋明理学研究路径平议
2023年
“世人知道之自然,未始识自然之为体尔”出于张载对天道、道体的体认及其总体思想格局,其不同于程、朱道德形而上学的最大特点,或许正在于它的某种“自然”视野与“自然”属性。“关洛之辨”的实质,就是张载思想之文明结构性的“自然”格局与二程思想的道德形而上学建构之间的分歧与争执。“自然”是张载认知方式与思想格局的内在品质:天道不是人的理性所能穷尽的,“道体”不是概念构成物,张载不会轻易地认“心”“性”“诚”等为“体”,而是首先将它们综汇入“自然之为体”的浑融一体的总体哲学视野来加以考察,是为“自然—道体论”,以及建立于其上的儒学之文明结构性思想格局或“文明儒学”。
张大为
关键词:牟宗三道德形而上学
心性乌托邦:孟子诗教及其儒学理路
2017年
在孟子的学说当中,诗教具有一种基础性的构成作用。孟子意义上的诗教,其核心是一种可以称之为'心性乌托邦'的动力机制,后者代表的是一种'具体'而又'超越'的、沿着心一性一天展开的教化径由与教化方式:孟子意义上的诗教,首先是通过'言教',对于个体心性进行儒家道德价值的感发、提撕与教化的作用机制;进而,它通过'气'和'养气'的'循环',不仅将儒家道德伦理体系与价值实践模式安置在士人个体生命与心性的'自然'层面之上,而且以将其编织进一个准宗教性的生命仪轨和价值认信体系当中的方式,来敦促士人履行儒家的道义责任。总而言之,孟子'心性乌托邦'的诗教机制、格局最终建立起来的,是儒家关于个体心性、生命仪轨及价值认信的超历史、超时空的教化与修为体系,因此它能够跨越时空阻隔,引发历代儒家士人的强烈共鸣,激发其道德心性与'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道义责任担当。
张大为
关键词:诗教养气浩然之气
从“天下文明”到“言立而文明”——“文明诗学”引论
2018年
中华"文——明"观念本身,就可以成立一种诗学本体论与整全性的诗学理论形态,它比之西方近代以来的美学与审美诗学,更能契合中国文学的文明与文化特征,具有更强的阐释空间与弹性,更加便利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的生成。中华文明传统说到底,就是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价值秩序,而这种生活方式与价值秩序之所在,就是"文明",就是"中国"。在此前提下,将这种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生活方式"文而明之"、"明"之以"文",或许就是出自于中华文明传统的文学定义,与一个"文明诗学"意义上的文学的标准概念——这可以看成是超出美学的"现代性"视野与审美诗学的眼光,重新讲述的"文学"的故事。
张大为
关键词:审美现代性
文学的城市文化视野——天津文学与城市文化笔谈被引量:2
2012年
主持人语:理解和阅读城市,需要从文学的创作和阅读开始。文学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记录了城市的社会风俗人文信息及其发展变化,而且也是传承和发掘城市优秀文化、塑造和展示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城市软实力与增强市民认同感、促进城市文化繁荣发展和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手段。当前,天津文学创作及研究蓬勃发展,特别是《天津文学史》的出版,首次绘制了天津文学发展流变的全貌,为天津文学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提供了条件。在此基础上,我们从文学与城市文化形象塑造、津味文学与城市民俗文化,地域文学的文化精神、文化意义、文化功能、文化共Jl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等方面展开研讨,以期在文学与城市的视野中探索天津文学与城市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并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进一步讨论。
闫立飞李小茜王云芳张大为田淑晶孙爱霞李进超王士强
关键词:城市文化形象文化视野城市民俗文化城市软实力人文信息
“本天道为用”:文明儒学引论——以张载、王夫之为中心被引量:1
2021年
文明儒学意味着思想与价值尺度向着“天道”与“天人合一”“天人交胜”的维度开放,意味着文明本身建立在天道自然的基础之上。文明儒学在唐以前是不言而喻的中国思想与儒学传统的核心与主导性格局,在宋代以后这个传统仍然绵延不绝。张载、王船山的文明儒学路径,通过“大易不言有无”的本体论重建、“大心”的认识论拓展、“范围天用”、本之“天道”的价值论与信仰论体认,重建了人性与天道之间具有宽度与厚度的联动、互动关系,而文明生活秩序也就是天道自然、“自然之为体”的道体本身的展开。
张大为
关键词:王夫之程朱理学
灵魂的浩劫与转身——读寇宗鄂的诗
2019年
寇宗鄂的诗歌当中,有着某种深度的令人感动的东西,不只是率直的情感抒发和沉痛的历史感喟那么简单,而是包含了一个有关灵魂的故事。就此而言,寇宗鄂选择的诗歌艺术道路是勇敢地“转身”,自觉自愿地走入灵魂“轮回”之旅的幽深、旷远的时间深渊,去发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美好的世界秩序,也包括灵魂的秩序。在这样的意义上,寇宗鄂可以说是一个以“唯美”为借口、表象与阶梯的“唯美主义”者。
张大为
关键词:诗歌灵魂
文学的诗化与诗学的重构:走向一种真正的后现代主义
<正>所谓文学的诗化,其前提是将诗看作文学的本质,因此文学的诗化意味着文学的本质化。同时,按照通常的理解,"诗学"这一概念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文学理论或文艺理论,狭义指诗歌文体的理论。然而,在本文中将对这种界限不作...
张大为
文献传递
孟子诗教视野中的“以意逆志”问题
2018年
从儒家士人生命个体之现实存在方式着眼,孟子所谓"浩然之气"、所谓"养气",就是扩大个体生命的配置与格局,从天道自然的层面找到个体生命的价值根据。在这个义理格局当中,"以意逆志"与此协同、平行,是存心养性的一个角度或一种方式,它逆求的"志",就是求得"性"层面上的"由天命与天道支持的人生价值目标的确定性与真确性"。"以意逆志"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对于"知言""养气"与"存心、养性、事天"这个过程的总体描述,或者说是实现这一过程的另外一种方式、方法。
张大为
关键词:儒家诗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