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成英

作品数:80 被引量:287H指数:12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20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22篇纳米混悬剂
  • 22篇混悬剂
  • 21篇体外
  • 13篇甘草
  • 11篇速溶
  • 10篇波棱瓜
  • 10篇波棱瓜子
  • 9篇透皮
  • 9篇中药
  • 9篇总木脂素
  • 9篇效应面法
  • 9篇木脂素
  • 8篇体外透皮
  • 8篇甘草酸
  • 7篇溶出
  • 7篇凝胶
  • 7篇凝胶剂
  • 7篇细胞
  • 7篇胶剂
  • 5篇芍药

机构

  • 54篇成都中医药大...
  • 35篇空军总医院
  • 24篇江西中医药大...
  • 20篇解放军第30...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江西省人民医...
  • 1篇解放军205...
  • 1篇中央军委后勤...

作者

  • 80篇沈成英
  • 54篇袁海龙
  • 35篇申宝德
  • 20篇韩晋
  • 14篇庞建云
  • 14篇汪小涵
  • 13篇徐平华
  • 13篇郑娟
  • 12篇刘肖
  • 11篇沈刚
  • 9篇胡春晓
  • 8篇李晓荣
  • 8篇李娟娟
  • 7篇刘朝勇
  • 7篇闵红燕
  • 7篇程玲
  • 7篇刘娟
  • 5篇徐和
  • 5篇李小芳
  • 5篇邱玲

传媒

  • 13篇中国中药杂志
  • 9篇解放军药学学...
  • 9篇中草药
  • 4篇中国新药杂志
  • 4篇2014年中...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中成药
  • 2篇中国药房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Journa...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第四届中医药...
  • 1篇2015年中...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11篇2018
  • 11篇2017
  • 14篇2016
  • 15篇2015
  • 1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芪白颗粒HPLC多成分定量分析研究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芪白颗粒中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Prevail C18(4.6 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室温,流速:1.0m L·min-...
李晓荣刘朝勇沈成英闵红燕万露袁海龙韩晋
关键词:HPLC
文献传递
荆防散抗炎抗过敏作用有效部位初步筛选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荆防散水煎液、挥发油及不同溶剂提取药物的抗炎、抗过敏作用,筛选其抗炎、抗过敏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两种急性炎症模型筛选荆防散抗炎作用有效部位;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诱发的小鼠IV型超敏反应模型,测定药物对DNCB攻击后耳廓肿胀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筛选荆防散抗过敏作用的有效部位。结果荆防散挥发油(45.19μl/kg)、含油水煎液(6.67 g/kg)、醋酸乙酯部位(6.67 g/kg)和正丁醇部位(6.67 g/kg)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及醋酸所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高;同样剂量的荆防散挥发油、含油水煎液和醋酸乙酯部位对DNCB诱发的小鼠耳肿胀和血管通透性增高也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余药物组作用不明显。结论荆防散挥发油、含油水煎液具有良好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其醋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可能是抗炎作用的有效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是抗过敏作用的有效部位。
于柳王哲熊瑞龚锡平苟玲汤奇沈成英曾南
关键词:抗炎抗过敏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新型纳米混悬速溶膜
目的:研制一种能提高水难溶性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新剂型-纳米混悬口腔速溶膜,并通过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其处方. 方法:采用溶剂浇铸法制备Herpetrione纳米混悬口腔速溶膜(HPE-NS...
沈成英徐和袁海龙
关键词:纳米混悬剂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
文献传递
一种治疗白癜风的复方皮肤用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一种治疗白癜风的复方皮肤用乳膏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医药外用药物技术领域。所述乳膏剂是通过下述方法制备所得:(1)、分别制备补骨脂提取物和杭白芷提取物;(2)、制备油相原料;(3)、制备水相原料;(4)、将油相和水...
蔡瑞康袁海龙吴燕沈成英徐荣张思
文献传递
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外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微丸,并对其进行体外肠吸收评价。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混合胶束,进一步利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固化胶束溶液,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丸处方,装入肠溶胶囊;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考察肠吸收。结果优选处方为PVP-K30 4%、包衣增重25%、药物浓度15.2 mg·ml-1,测得的收率为(94.19±2.33)%,复溶后的胶束粒径为(167.98±1.42)nm,人工胃液2 h的释放量为(5.29±1.62)%,人工肠液45 min释放量为(84.76±3.14)%。肠外翻吸收实验显示固化载药胶束与载药胶束溶液相比,各时间点累积吸收量差异不大。结论采用流化床底喷工艺制备甘草酸胆盐/磷脂混合胶束微丸,工艺简单可行,质量稳定可控。
闵红燕万露沈成英李晓荣肖云芝刘朝勇韩晋袁海龙
关键词:甘草酸流化床干燥肠吸收
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处方优化及其体外透皮研究
为研制丹参酮ⅡA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an ⅡA-NLC),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本文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Tan ⅡA-NLC,运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Franze扩散池法评价T...
沈成英郑娟庞建云徐方楚廖卫波袁海龙
关键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BOX-BEHNKEN设计体外透皮
文献传递
落新妇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的制备及体外溶出考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制备落新妇苷(AT)纳米混悬剂(AT-NS)冻干粉,并考察其体外溶出行为。方法采用介质研磨法制备AT-NS,单因素试验优化其处方和工艺,并进一步冷冻干燥获得AT-NS冻干粉;扫描电镜(SEM)观察AT-NS冻干粉形态,并考察其体外溶出行为。结果优化所得AT-NS平均粒径为(332±21)nm,多分散度指数(PDI)为0.298±0.019;冷冻干燥后,AT-NS冻干粉粒径增长约50nm;SEM显示AT-NS冻干粉有片层状和圆球状2种形态;体外溶出结果显示,与AT原料药相比,AT-NS冻干粉60min累积溶出率增长了约1.25倍。结论介质研磨法联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AT-NS冻干粉,工艺稳定可行;AT-NS冻干粉能够显著改善AT的体外溶出度。
胡春晓左洁杰申宝德沈成英沈成英刘园汪小涵汪小涵
关键词:落新妇苷纳米混悬剂冻干粉体外溶出
砂炒对波棱瓜子有效成分、致腹泻以及保肝作用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研究砂炒对波棱瓜子有效成分、致腹泻以及保肝作用的影响,该实验采用HPLC分析波棱瓜子砂炒前后有效成分波棱甲素与波棱素的含量差异;以稀便率和腹泻指数评价砂炒对波棱瓜子总木脂素(total lignans,TL)致泻情况的影响;以CCl4急性肝损伤模型评价砂炒对波棱瓜子TL保肝作用的影响。HPLC分析结果显示,波棱瓜子砂炒后波棱甲素含量降低40.9%(P<0.01),波棱素含量无显著性变化。药效学结果显示,砂炒波棱瓜子TL高、中剂量组稀便率与腹泻指数显著低于同剂量生品波棱瓜子TL组(P<0.01或P<0.05);砂炒及生品波棱瓜子TL高、中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CCl4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的升高(P<0.01或P<0.05),但砂炒波棱瓜子TL高、中剂量组小鼠ALT,AST水平高于同剂量的生品波棱瓜子TL组(P<0.05)。结果表明,砂炒可有效缓解波棱瓜子TL致泻作用,但是同时也降低了波棱瓜子TL的保肝作用。
李娟娟沈刚尹蓉莉沈成英程玲邱玲韩晋袁海龙
关键词:波棱瓜子总木脂素腹泻保肝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自纳米乳滴丸的制备及其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0
2019年
该研究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石菖蒲挥发油自纳米乳滴丸(VOA-SNEDDS-DP),并评价其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以滴丸外观、丸重差异、溶散时限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VOA-SNEDDS-DP制备工艺及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采用ip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VOA-SNEDDS-DP对大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肌酸激酶(CK)水平及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VOA-SNEDDS-DP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为PEG6000-PEG8000为1∶1,VOA-SNEDDS与基质比例为1∶2.5,药液温度为75℃,滴速为35滴/min,滴距为5 cm,冷凝剂温度2~10℃;制得滴丸中β-细辛醚质量分数为42.46 mg·g^(-1);滴丸在10 min内累积溶出率达到93.85%。药效实验结果显示,VOA-SNEDDS-DP可显著增加血清中SOD含量,减少MDA和CK水平(P<0.05),有效改善心肌组织的病理组织形态。结果证明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VOA-SNEDDS-DP工艺稳定、可行,VOA-SNEDDS-DP对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钟芮娜汪小涵汪小涵沈成英申宝德沈成英韩丽袁海龙
关键词:体外溶出急性心肌缺血
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凝胶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研究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研制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凝胶剂(GT-NS-gel),并进行体外透皮研究。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剂(GT-NS),然后进一步制成凝胶剂。以24 h体外累积释放率和24 h后皮肤中的滞留量为指标,通过效应面法优化GT-NS-gel的处方;比较优化后的GT-NS-gel和灵芝三萜凝胶剂(GT-gel)的体外经皮渗透量及滞留量。结果以最优处方:5 mg/g卡波姆940、30 mg/g GT、47.2 mg/g卵磷脂制得的GT-NS-gel在24 h时的体外累积释放率为(56.28±2.16)%,24 h皮肤滞留量为(472.89±8.74)μg/cm2,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GT-NS-gel 24 h药物累积渗透量和皮肤滞留量分别为(50.73±4.97)和(475.89±10.74)μg/cm2,明显高于GT-gel的(14.79±3.45)和(101.32±7.02)μg/cm2(P<0.05)。结论将灵芝三萜制成纳米混悬凝胶剂,能够增加药物的皮肤滞留量,提高药物在皮肤局部的生物利用度。
沈成英申宝德徐平华李晓荣闵红燕韩晋袁海龙
关键词:灵芝三萜纳米混悬剂凝胶剂经皮渗透效应面法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