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静毅 作品数:14 被引量:63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 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05年 程平瑞 黄政通 曹小龙 江伟航 董静毅 王春晓关键词:吗啡静脉自控镇痛 氯胺酮 晚期癌痛 镇痛疗法 癌痛治疗 三阶梯 穴位水针辅助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研究穴位水针辅助硬膜外自控镇痛用于分娩镇痛,探讨其临床效果和对母婴的安全性。【方法】选取不接受分娩镇痛者50为例对照组(Ⅰ组)自愿接受分娩镇痛者100例,随机分成硬膜外自控镇痛组(Ⅱ组)和穴位水针辅助硬膜外自控镇痛组(Ⅲ组),每给各约50例。镇痛组选择在临产后宫口扩张至活跃期(宫口开大2~3cm),Ⅱ组和Ⅲ组L2-3硬膜外椎间隙,先给2g/L罗哌卡因3mL作为试验剂量,5-10mL建立镇痛平面即T10以下。镇痛液为1.25g/L罗哌卡因(含芬太尼2μg/mL),采用韩国奥美电子泵,参数设定为PCA:2~3mL、锁定时间10min,4h最大限量为40mL。当宫口扩张至8~10cm时停泵,等待产妇自然分娩。Ⅲ组在硬膜外穿刺前先行穴位水针注射,参照姚天一等方法,在第5腰椎棘突划一纵行中线,左右旁开和由此点上下2cm为注射点,共6点,每点各皮内注射水0.5mL。记录3组的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胎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统计两镇痛组的起效时间、总按压次数、用药量。【结果】两镇痛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与Ⅰ组相比有所延长(P<0.05),剖宫产率Ⅰ组明显多于两镇痛组(P<0.01),胎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镇痛组起效时间、总按压次数、用药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水针可快速减轻部分产痛。 江伟航 黄政通 程平瑞 董静毅 黄芳 陈翊 梁伟华关键词:分娩镇痛 水针 硬膜外自控镇痛 起效时间 自愿 曲马多复合氯诺昔康用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评价 <正>目的:评价曲马多复合氯诺昔康用于下肢手术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下肢择期手术ASAⅠ-Ⅱ级60例,术后随机均分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硬外组术毕首剂量为吗啡2mg+0.25%布比卡因5ml+氟哌... 江伟航 程平瑞 董静毅 黄芳 黄政通文献传递 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超前镇痛对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观察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前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行硬膜外镇痛(PEA),镇痛药液均为5μg/ml芬太尼+0.15%罗哌卡因。P组切皮前20min硬膜外腔注入镇痛液15ml,接镇痛泵以3ml/h速度持续PEA;C组手术结束后开始PEA。于硬膜外穿刺前(T0)、术后2h(T1)及次日早晨8时(T2)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术后2、6、12、24h的疼痛评分。结果T1时P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5)。两组T1及T2时血浆Cor、ACTH和CRP含量均高于T0时(P<0.05);T1及T2时血浆Cor、ACTH和CRP含量P组均低于C组(P<0.05)。结论5μg/ml芬太尼复合0.15%罗哌卡因PEA可为上腹部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硬膜外超前镇痛较硬膜外术后镇痛能更有效地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程平瑞 董静毅 黄政通 郭秀仪 黄芳 梁健华 何颖宜关键词:硬膜外镇痛 超前镇痛 应激反应 芬太尼 罗哌卡因 布托啡诺配伍曲马多用于腰椎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可行性 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 观察布托啡配伍曲马多诺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择期腰椎内固定手术54例,ASAI~Ⅱ级,年龄35~65岁.术后随机分为曲马多、布托啡诺、曲马多配伍布托啡诺3组,每组18例,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3组病例均行气管插管全麻,术毕拔管前静脉推注氯诺昔康16 mg作为负荷量.3组镇痛液分别为:曲马多800 mg(Ⅰ组),布托啡诺8 mg(Ⅱ组),曲马多400 mg+布托啡诺4 mg(Ⅲ组),各加氟哌利多5 mg和0.9%生理盐水至100 ml,采用LCP模式给药(背景剂量1.5~1.8 ml,PCA为1.8~2.0 ml,锁定时间为15 min).术后1、4、8、16、24、48 h进行镇痛评分(VAS)和镇静评分(SS),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Ⅱ组和Ⅲ组术后24 h前各时间段VAS评分低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的镇静评分在4 h内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Ⅰ组的恶心呕吐、出汗的发生率明显多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 腰椎手术术后采用曲马多复合布托啡诺静脉病人自控镇痛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程平瑞 董静毅 黄雁 江伟航 黄芳 黄政通关键词:曲马多 布托啡诺 镇痛 静脉 曲马多复合氯诺昔康用于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评价曲马多复合氯诺昔康用于下肢手术静脉病人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下肢择期手术ASAI^II级60例,术后随机均分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硬外组术毕首剂量为吗啡2 mg+0.25%布比卡因5 m l+氟哌利多2 mg,镇痛液为0.125%布比卡因100 m l+吗啡8 mg+氟哌利多3 mg,采用LCP模式给药(背景剂量1.8~2 m l,PCA为2 m l,锁定时间为15 m in);静脉组术毕注射负荷量氯诺昔康8 mg+曲马多100 mg+氟哌利多2 mg,镇痛液为0.9%生理盐水100 m l+氯诺昔康24mg+曲马多800 mg+氟哌利多3 mg,使用方法同硬外组。结果2组术后48 h VAS评分平均分别为1.81±0.69和2.31±0.83(P>0.05),2组镇痛效果都良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副作用总发生率硬外组为26%,静脉组为12%(P<0.05),硬外组瘙痒和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静脉组,2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手术术后采用曲马多复合氯诺昔康静脉病人自控镇痛临床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微。 江伟航 程平瑞 黄雁 董静毅 黄芳 黄政通关键词:曲马多 氯诺昔康 投药 镇痛 病人控制 芬太尼、吗啡分别联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比较芬太尼、吗啡分别联合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肿瘤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各50例。Ⅰ组给予吗啡60~80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Ⅱ组给予芬太尼5~6μg/mL复合0.125%罗哌卡因100mL硬外镇痛;Ⅲ组单纯给予芬太尼20μg/kg静脉镇痛。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点VAS评分、Ramsay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VAS评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在术后12h、24h、48h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发生率Ⅱ组、Ⅲ组均显著小于Ⅰ组(P<0.05);头晕、嗜睡的发生率Ⅰ、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少。 白晓晖 董静毅 温丽丽 林文前关键词:芬太尼 吗啡 罗哌卡因 硬膜外镇痛 曲马多用于静脉和硬膜外镇痛的比较 2002年 目的 比较曲马多静脉与硬膜外镇痛两种不同用药途径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 ,评价曲马多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选择下肢手术患者 48例 ,随机分成硬膜外 (PCEA)和静脉 (PCIA)术后镇痛两组 ,每组各 2 4例。两组镇痛模式按负荷量、背景剂量及PCA量给药。PCEA组 :硬膜外曲马多 +氟哌啶 ;PCIA组 :静脉只应用曲马多。记录两组PCA的按压次数、曲马多的 2 4h用药总量 ;恶心呕吐、尿潴留、瘙痒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镇静评分和VAS评分。结果 硬膜外组曲马多 2 4h用量明显多于静脉组 (P <0 0 1) ,按压次数明显多于静脉组 (P <0 0 5 ) ,镇痛效果两组都较好 ,VAS评分静脉组要低于硬膜外组 (P <0 0 5 ) ,两组副作用发生率相似。结论 曲马多可通过多种途径给药达到镇痛目的 ,单独应用时静脉镇痛效果比硬膜外效果要好 ,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黄雁 程平瑞 黄政通 董静毅 江伟航关键词:硬膜外镇痛 曲马多 静脉镇痛 病人自控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治疗难治性晚期癌痛 <正>目的:观察病人自控蛛网膜下腔吗啡镇痛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晚期癌症患者12例,采用贝朗公司的Spinocath蛛网膜下腔置管套装,将导管埋入皮下隧道,外接韩国奥美2400型PCA泵,药盒内每10... 程平瑞 孙来保 曹小龙 江伟航 黄政通 董静毅文献传递 不同控制性降压方法在脊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硝普钠、硝酸甘油、硝酸甘油伍用盐酸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在脊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行脊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45例,分为3组,每组15例,随机采用不同的药物控制性降压,Ⅰ组采用硝普钠;Ⅱ组硝酸甘油;Ⅲ组硝酸甘油伍用盐酸艾司洛尔。结果与Ⅰ,Ⅱ组比较,Ⅲ组动脉压控制良好,HR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术野评分、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脊椎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硝酸甘油伍用盐酸艾司洛尔控制性降压,降压效果良好,术野质量明显优于单用硝普钠、硝酸甘油,且出血量少。 黄政通 江伟航 程平瑞 董静毅 梁健华 林丽田 梁志盛关键词:硝普钠 硝酸甘油 艾司洛尔 控制性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