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宇
-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万古霉素治疗6例血流感染临床研究报道
- 目的探讨大剂量万古霉素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间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药浓度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
- 张慧芳汤荣舒文王瑞兰梁晓宇杨洋吴菊芳张菁
- 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1
- 2014年
- 目的:通过监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血药浓度与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指导万古霉素在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 RS )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中的合理用药。方法在有指征应用万古霉素的M RS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中进行该药药物浓度监测。留取血样时间为万古霉素给药至少4个剂量后,在给药前30 min内采血送检谷浓度,给药结束后30 min至1 h内采血送检峰浓度,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同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为3.22-50.79 mg/L ,谷浓度<5 mg/L者3例,5-<10 mg/L者11例,10-15 mg/L者3例,>15 mg/L者8例;峰浓度为13.57-60.47 mg/L ,峰浓度<25 mg/L者14例,25-40 mg/L者7例,>40 mg/L者4例。感染患者临床好转率为80.0%(20/25);细菌清除率为87.5%(21/24)。13例患者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用药剂量,其治疗好转率为92.3%(12/13)。4例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通过监测血药浓度制定的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方案用于治疗M RS等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提高治愈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 高稚婷张锋英王雷鸣杭晶卿梁晓宇范亚新
- 关键词:革兰阳性球菌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疗效药物不良反应
-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万古霉素治疗血流感染6例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血流感染的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并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成人患者,检测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并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分析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增大万古霉素剂量,治疗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血流感染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中血流感染病原菌均为MRCNS,除1株人葡萄球菌的万古霉素MIC值为1 mg/L,其余菌株的万古霉素MIC值均为2 mg/L。常规剂量(2 g/d,或1.5 g/d)万古霉素的谷浓度平均值为(3.84±1.42)mg/L,高剂量(3 g/d)万古霉素谷浓度平均值为(9.13±4.88)mg/L。常规剂量时平均万古霉素曲线下面积(AUC)与MIC浓度比值(AUC/MIC)为152±39,高剂量用药时平均AUC/MIC为197±4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肾功能损害。6例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后3例临床和细菌学治愈,3例无效。结论万古霉素治疗肾功能正常的MRCNS血流感染患者时,建议在治疗药物浓度监测下调整患者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以达到目标治疗浓度。
- 张慧芳汤荣舒文王瑞兰梁晓宇杨洋吴菊芳张菁
- 关键词:治疗药物浓度监测血流感染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肾毒性
- 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队列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了解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根据治疗药物浓度监测结果调整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005年1月—2014年9月进行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TDM)的住院患者128例,分为治疗方案调整组和未调整组进行TDM数据、万古霉素疗效、安全性分析,并建立Cox模型和生存曲线。结果调整组万古霉素日剂量和血药谷浓度高于未调整组,细菌学疗效和综合疗效也优于未调整组。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调整给药方案是疗效的保护因素。未发现安全性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根据TDM结果调整感染患者万古霉素给药方案,对于提高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疗效有重要意义。
- 梁晓宇吴菊芳杨敏婕范亚新郁继诚曹国英黄俊周颖杰张菁
- 关键词:万古霉素治疗药物浓度监测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