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广泽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6篇柞蚕
  • 5篇多角体
  • 5篇基因
  • 4篇核型多角体
  • 3篇多角体病毒
  • 3篇柞蚕核型多角...
  • 3篇外源
  • 3篇外源基因
  • 3篇核型多角体病
  • 3篇核型多角体病...
  • 3篇病毒
  • 2篇蛋白基因
  • 2篇重组病毒
  • 2篇柞蚕蛹
  • 2篇基因产物
  • 2篇蚕蛹
  • 1篇蛹体
  • 1篇原代细胞
  • 1篇综合利用
  • 1篇柞蚕业

机构

  • 6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6篇李广泽
  • 5篇刘淑珊
  • 5篇张春发
  • 5篇范琦
  • 2篇李文利
  • 2篇王林美
  • 1篇李树英

传媒

  • 2篇蚕业科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全国蚕业资源...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5
  • 1篇1993
  • 2篇199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用柞蚕蛹生产外源基因产物的方法
一种用柞蚕蛹生产外源基因产物的方法,它组建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载体,利用柞蚕蛹为活体宿主,将外源基因克隆到作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载体后,将野生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DNA与重组质粒DNA一起转染柞蚕细胞或柞蚕蛹,形成载...
张春发刘淑珊范琦李广泽
文献传递
柞蚕NPV转移载体组建及外源基因在Sf9细胞、柞蚕卵巢原代细胞和蛹体中的表达被引量:12
1992年
根据对载有ApNPV核多角体蛋白基因的片段的酶谱和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采用人工合成寡核苷酸引物引导的点突变方法,去掉了该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突变为ATT),经系列克隆组建了pApM740转移载体,其外源基因插入位点为nt+141(BamHI)。系用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PCR)技术,分别将nt+2~+140,nt+9~+140、和nt+37~+140切掉,组建了pApM740、741、748和736转移载体,其外源基因克隆位点分别为nt+1、+8和+36(均为BamHI切点)。将IL-4、DE基因分别克隆到pApM740、741、748和736载体中,并进行了转染表达实验:(1)将载有DE基因的上述四种载体质粒DNA分别与AcNPV_(WT)DNA共转染Sf9细胞、经免疫抗体荧光检测,供试4个载体所载DE基因均得到表达;(2)将pApM741-IL_4和pApM748-IL_4重组载体质粒DNA分别与ApNPV_(WT)DNA共转染柞蚕卵巢原代细胞,待多角体出现后,用PCR法检测病毒基因,证实IL-4基因已整合到ApNPV DNA基因组中;(3)将pApM748-DE重组载体质粒DNA与ApNPV _(WT)DNA共转染柞蚕蛹获得成功。对病蛹病毒DNA进行PCR检测,证实DE基因已整合到病毒基因组中;取病蛹体液,用免疫沉淀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DE蛋白,证实DE蛋白确已被表达。
张春发刘淑珊范琦王林美李文利李广泽
关键词:柞蚕核型多角体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基因工程研究进展被引量:3
1995年
柞蚕是一种野外饲养的经济昆虫,它以蛹滞育越冬,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部山区。我国柞蚕年产茧量6万t左右,占世界柞蚕茧产量的90%以上。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属杆状病毒科A亚组,是柞蚕脓病的病原体,对柞蚕蛹十分敏感。建立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表达系统,以柞蚕蛹为宿主昆虫进行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生产,具有成本低、安全、易管理,可工业化生产等特点。本文概述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载体基因工程研究的进展,其中包括核型多角体蛋白基因的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mRNA起始点的确定,转移载体的组建及所载外源基因在昆虫细胞和柞蚕体内的表达等。
张春发刘淑珊范琦李广泽
关键词:病毒蛋白基因蚕病
综合利用是新世纪柞蚕业发展的新动力
<正> 柞蚕业的发展,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二十世纪是柞蚕业发展的盛期,1915—1925年产量最高,每年产10万吨左右.柞蚕业发展的过程中,山东人民创造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柞蚕放养法和缫丝、织绸技术.辽宁省东部山区气候最适宜饲...
李树英李广泽
文献传递
用柞蚕蛹生产外源基因产物的方法
一种用于基因工程的用柞蚕蛹生产外源基因产物的方法,它组建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表达载体,利用柞蚕蛹为活体宿主,将外源基因克隆到柞蚕NPV表达载体后,将野生的ApNPV DNA与重组质粒DNA一起转染柞蚕细脆或柞蚕蛹,形成载...
张春发刘淑珊范琦李广泽
文献传递
柞蚕NPV核多角体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及其mRNA转录起始点的确定被引量:8
1992年
采用DNA双脱氧法,对所克隆的载有ApNPV核多角体蛋白基因片段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并与AcNPV和BmNPV核多角体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pNPV核多角体蛋白结构基因由735个核苷酸编码序列(编码245个氨基酸)组成,其序列与AcNPV和BmNPV的核多角体蛋白基因编码序列相比同源性较高,分别为79.6%和81.6%;但其5′端和3′端两侧翼序列与AcNPV和BmNPV相比差异显著,特别是控制该基因表达的5′端启动子部分调控序列(nt—2~—61):AcNPV与BmNPV完全相同,而ApNPV在此区域却有20个核苷酸序列发生变异,并且在对该基因表达起决定性作用的8个高度保守核苷酸序列(nt—44~—51),有两处发生自然突变。经核苷酸序列推测出的ApNPV核多角体蛋白氨基酸序列与AcNPV、BmNPV核多角体蛋白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同其三者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的比率降低10%。采用引物延伸法,对ApNPV核多角体蛋白mRNA转录起始点进行了测定,确定其位于该基因调控序列12个核苷酸高保守区的nt—50位点与AcNPV相似。
张春发范琦刘淑珊李文利王林美李广泽
关键词:柞蚕核多角体病毒蛋白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