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博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切除
  • 5篇切除术
  • 3篇手术
  • 2篇胆管
  • 2篇胆总管
  • 2篇一期缝合
  • 2篇造影
  • 2篇结石
  • 1篇胆道
  • 1篇胆道镜
  • 1篇胆道镜检
  • 1篇胆道镜检查
  • 1篇胆管结石
  • 1篇胆管造影
  • 1篇胆管造影术
  • 1篇胆囊
  • 1篇胆囊切除
  • 1篇胆囊切除术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胆总管探查

机构

  • 11篇宝鸡市中医医...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王博林
  • 5篇李亚斌
  • 4篇王塬
  • 4篇牛钢
  • 3篇安翎
  • 3篇马林
  • 2篇王锋
  • 2篇李博伟
  • 2篇张晓飞
  • 1篇张永斌
  • 1篇边毅
  • 1篇杨宝军
  • 1篇张锐
  • 1篇李波

传媒

  • 3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临床医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应用
2010年
创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传统的治疗方法是行脾切除术,随着现代医学对脾功能研究的深入以及介入放射学的迅速发展,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anic embolization,PSE)急诊栓塞止血的应用逐渐增多。我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采用PSE治疗创伤性脾破裂31例,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安翎马林李波王博林穆同生
关键词: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放射学脾切除术
不同肝切除术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的效果及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不同肝切除术治疗肝左外叶胆管结石的效果及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120例肝左外叶胆管结石患者根据肝切除术的不同分为肝左外叶切除术+胆道镜探查术组(肝左外叶切除组,n=70)和左半肝切除术+胆道镜探查术组(左半肝切除组,n=5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1周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胆漏、出血、感染及结石复发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左半肝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长于肝左外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肝左外叶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ALT、总胆红素、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胆漏、出血、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左外叶切除组术后结石复发率高于左半肝切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及未复发患者的手术方式、生活环境、井水水源、胆肠吻合手术占比及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年龄、生活环境、井水水源、胆肠吻合手术的混杂效应情况下,手术方式是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肝左外叶胆管结石患者,在综合分析适应证和可行性的情况下,行左半肝切除术+胆道镜探查术虽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方面不及肝左外叶切除术+胆道镜探查术,但其可显著降低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减少再手术次数。
王塬高庆祥牛钢李博伟李亚斌王博林
关键词:肝左外叶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转换1例
2022年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lymphoplasmacytic lymphoma,LPL)是一种少见的兼具惰性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特点的特殊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因涉及多系统、多脏器而临床表现多样,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1],使本病的确诊较为困难,若再伴有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转化,则更易导致误诊、漏诊及误治。笔者对1例CT及临床误诊的LPL伴DLBCL转化的病例进行报告,结合文献分析其误诊的原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知。
杨宝军王博林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CT
甲状腺结节的术式选择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的合理手术方式。方法 总结 9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行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所采取的术式。结果  96例患者无甲状腺术后并发症。结论 甲状腺一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术可作为甲状腺结节的首选术式。
边毅王博林张永斌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手术治疗
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在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在腹腔镜微创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中医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行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患者共138例临床资料,根据缝合方案不同分为A组(69例)和B组(69例),分别采用普通和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行连续缝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总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胆总管缝合时间显著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急性胆管炎和胆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向倒刺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用于行微创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患者能够有效缩短缝合用时,降低操作难度,且未导致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价值优于普通可吸收缝线。
王博林王塬齐亚刚李亚斌王锋张晓飞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
胆囊四角解剖结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体会
2014年
目的探索临床胆囊四角的解剖结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解剖基础。方法2010年01月~2013年06月,我科共施行960例良性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探索Hartmann袋提起后胆囊三角实际形成临床胆囊四角的组成边界、穿行及毗邻结构。结果临床胆囊四角由胆囊壶腹后壁、胆囊管、肝总管和肝右叶脏面组成。形成临床胆囊四角的925例(96.35%),未形成临床胆囊四角的35例(3.65%)。785例(84.86%)胆囊四角内见胆囊动脉,108例(11.68%)胆囊动脉在胆囊管前方经过,17例(1.84%)胆囊动脉在胆囊管下方经过,9例(0.97%)胆囊动脉未见明确解剖,6例(0.65%)胆囊床上见副肝管汇入胆囊肝面。结论熟悉临床胆囊四角的组成结构及毗邻关系,是减少和避免术中血管和胆管损伤的关键,对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有指导意义。
王博林牛钢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自发性膀胱破裂误诊为阑尾炎1例
2009年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7岁,于2008年5月19日因腹痛4h就诊于宝鸡市某镇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炎症表现不典型,顺利切除阑尾,未做进一步探查.术后患者仍感腹痛,数小时后出现腹胀,因可忍受,未重视,亦未特殊处理,之后腹胀逐渐加重.腹痛渐减轻,行腹部平片检查示:肠梗阻.……
穆同生安翎马林王博林马凯骅
关键词:阑尾炎腹穿自发性膀胱破裂膀胱造影膀胱切除术泌尿系统外科手术
两种双镜联合微创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行T管引流与一期缝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围手术期临床指标、经济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A组(n=73)与B组(n=73),分别行双镜联合下T管引流(A组)与一期缝合术(B组);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总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P<0.05),总治疗费用少于A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双镜联合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可加快术后康复,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并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价值优于T管引流。
王博林王塬齐亚刚李亚斌王锋张晓飞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道镜检查T管引流一期缝合
节育器移位致肠梗阻1例报道
2008年
1病历摘要患者,女,61岁,因腹部胀痛伴停止排气、排便3d,于2007年12月14日来我院就诊。3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为阵发性绞痛,无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腹胀并停止排便、排气。查腹部情况:腹略膨隆,无腹壁静脉曲张,腹式呼吸存在,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软。
穆同生安翎马林王博林张锐
关键词:肠梗阻肠阻塞节育器移位腹部手术史
蕈状管预防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经肛门放置蕈状管是否可以有效预防吻合口瘘。方法:将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宝鸡市中医医院普外科施行的136例根治性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术后给予经肛门于齿状线上2cm放置蕈状管处理,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进行肛门直肠静息压测定,并于术后观察吻合口瘘的发生率。结果: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Dukes分期在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直肠静息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1.38±0.25)kPavs(3.67±0.39)kPa,P<0.01]。实验组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2%vs13.5%,P<0.05)。结论:直肠癌术后经肛门放置蕈状管可以有效预防根治性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增加手术安全性。放置蕈状管后直肠静息压力显著下降,可能是导致吻合口瘘发生率显著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博林牛钢李亚斌
关键词:直肠肿瘤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