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珂

作品数:22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静脉压
  • 6篇中心静脉
  • 6篇中心静脉压
  • 6篇静脉
  • 6篇静脉压
  • 5篇神经内镜
  • 5篇脑出血
  • 5篇内镜
  • 4篇血管
  • 4篇血肿
  • 4篇硬膜
  • 4篇硬膜下
  • 4篇硬膜下血肿
  • 4篇三叉神经
  • 4篇微血管
  • 4篇慢性
  • 4篇慢性硬膜下
  • 4篇慢性硬膜下血...
  • 4篇膜下
  • 4篇膜下血肿

机构

  • 22篇宝鸡市中心医...

作者

  • 22篇蔡珂
  • 22篇张鹏
  • 21篇吕新文
  • 21篇周小龙
  • 20篇宋建荣
  • 19篇朱峰
  • 19篇张超
  • 14篇何蓓
  • 6篇梁媛
  • 1篇姚庆和
  • 1篇刘彩霞
  • 1篇刘彩霞
  • 1篇宋健荣

传媒

  • 10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临床医学研究...
  • 4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年份

  • 7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术治疗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例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又名颅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由纤维结缔组织代替骨质而引起的颅骨增厚变形的情况,不是肿瘤。我科于2014年6月收治一例患者,资料如下:
吕新文张鹏宋建荣周小龙朱峰蔡珂张超何蓓
关键词:颅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视神经管
麻醉方式对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 68例,全身麻醉下手术31例(全麻组),局部麻醉下手术37例(局麻组)。结果术前1 d,全麻组与局麻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全麻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局麻组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颅内积气量、血肿残余量、硬膜下积液量、住院时间、血肿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有助于减少术后焦虑抑郁情绪。
何蓓张鹏宋建荣吕新文周小龙蔡珂朱峰张超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局部麻醉
神经内镜下透明鞘内操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透明鞘内操作清除脑内血肿,与开颅手术清除脑内血肿的优缺点。方法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11月手术治疗脑内血肿的患者84例,采用神经内镜辅助,透明鞘内操作治疗的患者41例,开颅手术的患者43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第4天的颅内压、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的清除率,术后第4天颅内压,术后并发症(例)及预后(格拉斯哥评分)良好者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下透明鞘内操作治疗脑内血肿具有手术时间短、清除血肿较彻底、术后脑水肿反应轻、并发症少及预后较好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清除脑内血肿的术式。
吕新文张鹏宋建荣周小龙朱峰蔡珂张超何蓓梁媛
关键词:脑出血神经内镜开颅手术脑水肿
监测中心静脉压在最大限度安全脱水降颅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仍有严重高颅压的患者,需要大剂量脱水缓解颅压,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详细动态了解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十分重要。在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控制下强力脱水,不但可以保证有效循环血量,避免休克、心衰、脑灌注压过低等发生,而且可以科学合理的达到最大限度安全降颅压效果,改善患者预后[1]。收集我科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25例重型颅脑患者病例资料,现报道如下。
张鹏宋建荣吕新文周小龙朱峰蔡珂张超
关键词:降颅压高颅压中心静脉压
手术体位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手术体位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13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仰卧位组(66例)及侧卧位组(7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钻孔引流术后颅内积气、硬膜下积液及血肿复发的情况。结果侧卧位组术后颅内积气量明显小于仰卧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侧卧位组术后硬膜下积液量小于仰卧位组,血肿复发率低于仰卧位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体位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采取侧卧位,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张超张鹏宋建荣吕新文周小龙朱峰蔡珂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体位颅内积气钻孔引流术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2017年手术治疗的68例H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经侧裂入路手术)与对照组(32例,常规颅骨钻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7 d,观察组术后血肿清除率≥90%患者占比、脑水肿体积及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手术治疗HICH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宋建荣周小龙吕新文蔡珂张超朱峰何蓓张鹏
关键词:经侧裂入路显微镜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双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双孔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3例CSDH患者随机分试验组(n=72)与对照组(n=91).试验组给予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双孔治疗;对照组给予钻双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术后颅内积气量及硬膜下积液量略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略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肿残余或再出血率、血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辅助下钻双孔治疗CSDH可降低患者复发率,减少术后残余血肿或再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何蓓张鹏宋建荣蔡珂吕新文周小龙朱峰张超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神经内镜
神经内镜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6年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neuralgia,TN)是神经性疼痛中最常见疾患。发病率为4.3~8/10万,70%~80%的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其病因大多是由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干段受血管压迫所致神经脱髓鞘。显微血管减压术,因其即有安全性好又能保留血管、神经功能的特点而成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方法。
吕新文张鹏宋建荣周小龙朱峰蔡珂张超何蓓
关键词:锁孔入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神经内镜责任血管
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恶性胶质瘤术后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在恶性胶质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2例脑胶质瘤患者按照其入院后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实施手术切除,术后2周实施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口服替莫唑胺。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2年存活情况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粒细胞减少、脱发、贫血及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胶质瘤术后采用替莫唑胺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可提高患者的疗效和术后生存质量,提高患者术后2年存活率。
宋建荣吕新文周小龙蔡珂张超朱峰何蓓张鹏
关键词:恶性胶质瘤三维适形放疗替莫唑胺
神经内镜下经额入路与经颞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额部入路与经颞部入路两种方式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间神经内镜下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82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经额部入路组(38例)与经颞部入路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1周颅内压,术后2周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csale,GCS)、ICU天数、住院天数和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s(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的差异。测量两种入路经过皮层深度、脑室镜需调整角度、医源性脑损伤范围。结果经额部入路组与经颞部入路组在性别比例、入院GCS评分、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术后1周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颅内压,术后2周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csale,GCS)、ICU天数、住院天数和术后6个月改良Rankins(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再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测量的经过皮层深度、最远操作距离、脑室镜需调整角度、医源性脑损伤范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部入路与经颞部入路两种方式在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最终效果对比上无明显差异。
蔡珂张鹏宋建荣吕新文周小龙
关键词:神经内镜基底节区脑出血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