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龙

作品数:26 被引量:137H指数:8
供职机构:宝鸡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心静脉压
  • 6篇中心静脉
  • 6篇中心静脉压
  • 6篇脑出血
  • 6篇静脉
  • 6篇静脉压
  • 6篇出血
  • 5篇血管
  • 5篇神经内镜
  • 5篇内镜
  • 4篇血肿
  • 4篇硬膜
  • 4篇硬膜下
  • 4篇硬膜下血肿
  • 4篇三叉神经
  • 4篇手术
  • 4篇微血管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慢性

机构

  • 26篇宝鸡市中心医...
  • 1篇延安大学

作者

  • 26篇张鹏
  • 26篇周小龙
  • 23篇吕新文
  • 21篇宋建荣
  • 21篇蔡珂
  • 19篇朱峰
  • 19篇张超
  • 14篇何蓓
  • 6篇梁媛
  • 1篇郑延
  • 1篇韦玮
  • 1篇姚庆和
  • 1篇刘彩霞
  • 1篇刘彩霞
  • 1篇宋健荣

传媒

  • 12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临床医学研究...
  • 4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7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额顶叶囊性血管畸形1例报告
2012年
不同类型的脑血管畸形均源于胚胎期脑血管系统不同阶段的发育异常,胚胎血管系统的中胚层血管母细胞在不同阶段分化形成畸形血管团,其中脑内血管畸形形成囊变者罕见,容易误诊为胶质瘤、脑脓肿等,现报告我科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一例右侧额顶叶囊性血管畸形。
姚庆和张鹏周小龙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囊性手术
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治疗及预后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本课题为了研究早期手术与初始保守治疗对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到我院就诊的创伤性脑损伤48 h内的患者,分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分组后12 h内手术清除血肿)和初始保守治疗组(治疗后期如认为有必要方行血肿清除术)。如患者少于两处大于10 m L的血肿以及无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则满足条件。主要预后的评估是对患者6个月的情况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量表问卷调查。对患者6个月进行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问卷调查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手术治疗组58例中34例(75.6%)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为预后好,较初始保守治疗组的29例(50.0%)高,相对危险度(OR):0.43;95%置信区间(CI):0.21~0.88;P=0.02。初始保守治疗组与早期手术治疗组相比死亡率更高[21(36.2%):7(15.6%),P=0.0231]。结果显示两组患者6个月的生活质量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对创伤性脑实质出血患者早期手术治疗较初始保守治疗能使患者有更好的结局。
周小龙张鹏韦玮
关键词: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保守治疗
监测中心静脉压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8年
目的探讨监测中心静脉压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最大限度脱水降颅压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64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其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64例患者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后,急性期死亡8例(12.5%)。其余56例随访6~15个月,平均7.5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23.2%),中度残疾17例(30.4%),严重残疾20例(35.7%),植物状态4例(7.1%),死亡2例(3.6%)。结论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早期非手术治疗中,行中心静脉压监测,可有效解决最大限度脱水降颅压与保证有效血容量之间的矛盾,提高疗效并减少并发症。
吕新文张鹏宋建荣周小龙朱峰蔡珂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脱水降颅压
三叉神经痛治疗进展被引量:18
2018年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颅神经疾病。可以很容易的通过面部疼痛予以诊断,其发病率4~27/100000,常发生于4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1]。其临床特点为:局限于头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域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有“扳机点”,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可自行缓解,使患者痛苦不堪,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有人称此痛为“天下第一痛”通过头颅CT、MRI等检查可排除引起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蔡珂张鹏宋建荣吕新文周小龙朱峰张超何蓓梁媛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
中心静脉压监控下扩充血容量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病,治疗通常简单,效果良好,但其血肿残余和复发率较高,有时很难处理,常常困扰着临床医生。
张鹏吕新文宋建荣周小龙蔡珂张超刘彩霞
关键词:中心静脉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血容量
“极限脱水”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严重高颅压治疗的探讨
张鹏宋健荣吕新文周小龙蔡珂朱峰张超何蓓梁媛刘彩霞
高血压基底节区重症脑出血救治中监控中心静脉压的意义被引量:1
2016年
高血压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多见,病情急重。重症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量在50ml以上、GCS评分在8分以下、中线结构移位在1cm以上的脑出血患者。选择我科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位于基底节区,出血量在50ml以上,入院时未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106例,整理病例资料,报道如下。
宋建荣张鹏吕新文周小龙蔡珂朱峰张超
关键词:高血压基底节区重症脑出血中心静脉压
神经内镜下与开颅术对不同出血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与开颅术对不同出血量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3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别将不同出血量患者分为神经内镜组(神经内镜治疗)与开颅组(开颅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指标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当出血量为30~60 mL时,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P<0.05);神经内镜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开颅组(P<0.05)。当出血量>60 mL时,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开颅组(P<0.05);神经内镜组的术后残余血量大于开颅组,术后第4天颅内压明显高于开颅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治疗对于出血量30~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较好,而开颅手术对于出血量>60 mL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
吕新文张鹏宋建荣周小龙朱峰蔡珂张超何蓓
关键词:神经内镜脑出血高血压
手术治疗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例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颅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又名颅骨纤维结构不良。是一种由纤维结缔组织代替骨质而引起的颅骨增厚变形的情况,不是肿瘤。我科于2014年6月收治一例患者,资料如下:
吕新文张鹏宋建荣周小龙朱峰蔡珂张超何蓓
关键词:颅骨骨纤维异常增生症视神经管
麻醉方式对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麻醉方式对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的影响。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 68例,全身麻醉下手术31例(全麻组),局部麻醉下手术37例(局麻组)。结果术前1 d,全麻组与局麻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全麻组SAS评分和SDS评分较局麻组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颅内积气量、血肿残余量、硬膜下积液量、住院时间、血肿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有助于减少术后焦虑抑郁情绪。
何蓓张鹏宋建荣吕新文周小龙蔡珂朱峰张超
关键词: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局部麻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