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晓

作品数:16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衡水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综合征
  • 5篇骨髓
  • 4篇异常综合征
  • 4篇增生
  • 4篇慢性
  • 4篇骨髓增生
  • 4篇骨髓增生异常
  • 4篇SHP-1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髓系
  • 3篇髓系白血病
  • 3篇淋巴
  • 3篇基因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2篇预后
  • 2篇髓性
  • 2篇硼替佐米

机构

  • 15篇哈励逊国际和...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6篇张永晓
  • 13篇李英华
  • 8篇刘晓
  • 6篇郭素青
  • 6篇陈园园
  • 6篇李志赏
  • 4篇王冬梅
  • 3篇郭秀芬
  • 3篇罗建民
  • 2篇王东梅
  • 2篇刘珊
  • 1篇殷站茹
  • 1篇王树叶
  • 1篇孟真
  • 1篇王淑华
  • 1篇石锐
  • 1篇付建平

传媒

  • 7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西他滨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单用地西他滨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59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反应。根据基因突变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27例,不伴DNMT3A基因突变(DNMT3A^-)32例。2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比较不同组的疗效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DNMT3A^+组患者中位年龄为56.2(37-81)岁,与DNMT3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中位数为4.67(0.78-201.4)×10^9/L,Hb中位数为81(46-149)g/L,血小板中位数为85(43-562)×10^9/L,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DNMT3A^+患者对地西他滨总体反应率(ORR)达70.37%,完全缓解(CR)率为40.74%;DNMT3A^-组ORR、CR率分别为40.63%和21.88%,2组总体反应率(ORR)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35),2组完全缓解(CR)率无统计学差异(P=0.159)。2组患者应用地西他滨治疗的不良反应类似。59例患者中,共有21例患者伴有TP53突变,TP53+/DNMT3A^+组(13例)与TP53+/DNMT3A^-组(8例)的ORR及CR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585、0.353)。DNMT3A^+MDS组总生存期(29.1±13.4个月)高于DNMT3A^-MDS组的总生存期(27.8±14.4个月),但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475)。结论:地西他滨治疗伴DNA甲基转移酶(DNMT3A)基因突变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是有效且安全的,但未显示更好的总生存优势。
陈园园石锐郭素青张永晓李英华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
SHP-1 mRNA在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造血细胞磷酸酶(SHP-1)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髓系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治疗效果和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54例CML患者,30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10例非恶性肿瘤常规查体者做对照组(CG),应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SH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CG、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P-CML)、进展期CML、AML组SHP-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15±0.62,4.96±1.76,2.60±0.90,0.45±0.20。CML患者SHP-1 mRNA表达水平较CG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ML患者中,CP-CML患者的SHP-1 mRNA表达水平非常显著高于进展期CML患者(P<0.0001)。AML患者较CG组SHP-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442)。CP-CML患者伊马替尼(IM)治疗3个月时的治疗反应理想组初诊时SHP-1 mRNA表达水平为5.712±0.4476,非常显著地高于反应不佳或失败组4.044±0.3701(P=0.0090)。AML患者诱导化疗达完全缓解组(CR)初诊时SHP-1 mRNA表达水平为0.4984±0.05164,高于未完全缓解组(non-CR)0.3537±0.02388(P=0.0017)。结论:CML患者SHP-1 mRNA表达水平高于AML患者,且与CML疾病进展相关;初诊时SHP-1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CP-CML对伊马替尼早期治疗反应及AML患者诱导化疗效果的指标。
刘学东刘晓李英华张永晓李志赏
关键词:SHP-1MRNA髓系白血病疾病进展
OTC4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OTC4基因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中表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17年6月-2018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65例MDS患者,同时选择39例在本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通过无菌穿刺收集受试者的骨髓后分离单个核细胞,RT-PCR实验检测MDS患者OTC4基因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MDS患者OTC4蛋白水平,Kaplan-Meier法绘制MDS患者生存曲线。Cox多因素分析患者独立的预后因素。结果:OTC4基因在MDS患者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S患者中OTC4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OTC4基因表达与MDS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密切相关(P<0.05)。OTC4基因低表达组MDS患者CR率为54.8%,明显高于OTC4基因高表达组(P<0.021),而OTC4基因低表达组MDS患者HI、SD及PD率分别为9.7%、12.9%、6.5%,均明显低于OTC4基因高表达组患者(P<0.05)。OTC4基因低表达患者组的OS和DFS均优于OTC4基因高表达的患者(P<0.05)。白细胞计数及OTC4基因表达水平是OS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小板水平及OTC4基因表达水平是DFS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OTC4基因与MDS的疾病程度密切相关,OTC4基因表达水平较低的MDS患者预后较好。本研究结果对评估MDS患者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张永晓陈园园李志赏李英华
关键词: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临床预后
过表达SHP-1增强K562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SHP-1对K562细胞(人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细胞系)对伊马替尼(IM)敏感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携带SHP-1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EGFP)空载体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感染K562细胞系。0.2μmol/L IM处理K562细胞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SHP-1表达的变化。0.08μmol/L的IM处理转染后的K562^(EGFP)和K562^(SHP-1)细胞72 h后,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经不同浓度IM作用72 h后,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流式细胞术检测pCrkL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转染组SHP-1、磷酸化MAPK、AKT、STAT5、JAK2及MAPK、AKT、JAK2水平。结果:0.2μmol/L的IM作用于K562细胞72 h,不影响SHP-1的表达。0.08μmol/L的IM处理K562^(EGFP)和K562^(SHP-1)细胞72 h,K562^(SHP-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K562^(EGFP)细胞(P<0.05),提示过表达SHP-1可明显增强IM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不同浓度IM作用于K562^(EGFP)和K562^(SHP-1)细胞,K562^(SHP-1)组的IC_(50)值较K562^(EEF)组明显降低(P<0.05)在0.02-0.16μmol/L的IM浓度范围内,SHP-1和IM的协同作用最强。SHP-1与IM均可抑制BCR-ABL1及MAPK、AKT、STAT5、JAK2信号通路分子活性,并具有协同作用。结论:SHP-1抑制K562细胞中BCR-ABL1及MAPK、AKT、STAT5和JAK2信号通路,过表达SHP-1能增强K562细胞对IM的敏感性。
李英华刘学东郭秀芬刘晓罗建民李志赏张永晓
关键词:SHP-1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K562细胞
SHP-1mRNA在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李英华刘晓郭素青张永晓陈圆圆
硼替佐米治疗伴P53缺失的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治疗伴P53缺失的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的新发MM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用G显带技术和原位荧光杂交方法(FISH)检测患者染色体核型和基因(P53缺失、1q21扩增、IgH重排)情况;对MM患者采用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4个疗程后,分析伴P53缺失的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疗效和远期生存情况。结果:186例MM患者中,检出单纯P53缺失者14例,合并1q21扩增者(A组)11例,合并t(14;16)者(B组)7例,合并t(4;14)者(C组)9例。伴有P53缺失的27例双打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可以评价,3组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27.27%、28.57%和33.33%,总有效率(ORR%)分别为54.54%、57.14%和55.56%,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分别为26.15±12.53、36.57±16.80和33.56±15.99个月,无事件生存期分别为22.82±12.71、29.79±14.25和24.97±13.95个月,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1,P=0.046)。伴1q21扩增的双打击骨髓瘤患者的总生存期较仅P53缺失的MM患者明显缩短(P=0.027),无事件生存期较仅P53缺失的MM患者也缩短,但无统计学差异(P=0.157);伴t(14;16)和伴t(4;14)的双打击骨髓瘤患者的总生存期较仅P53缺失的MM患者缩短,但无统计学差异(P=0.871,P=0.276),无事件生存期较仅P53缺失的MM患者亦缩短,均无统计学差异(P=0.955,P=0.379)。结论:P53缺失合并1q21扩增的双打击骨髓瘤更容易早期复发,患者总生存期短,预后差,是对MM患者预后有重要影响的遗传学指标。
王东梅陈园园孟真张永晓郭素青李英华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硼替佐米化疗
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io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1例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文献...
张永晓李英华王冬梅
DNA甲基转移酶在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DNA甲基转移酶(DNMT)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94例3个不同时期CML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DNMT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NC)组、CML慢性期(CML-CP)、加速期(CML-AP)、急变期(CML-BP)组DNMT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45±0.22、1.83±0.63、2.95±0.87、3.24±1.39,CML-CP组患者与NC组比较表达水平差异统计学意义(P=0.28);CML疾病进展期包括(CML-AP和CML-BP)较NC和CML-CP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CML-AP与CML-BP相比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36)。NC、CML-CP、CML-AP、CML-BP组DNMT3a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9±0.34、1.34±0.46、2.33±1.05、3.18±1.23。CML-CP组患者与NC组比较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844);CML疾病进展期较NC组和CML-CP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ML-AP与CML-BP相比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304)。NC、CML-CP、CML-AP、CML-BP组DNMT3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37±0.31、16.41±22.50、9.36±5.50、12.17±13.44,在CML患者较在NC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ML患者各期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疾病进展期CML患者中DNMT mRNA表达增高,DNMT mRNA表达水平与CML疾病进展相关。
李英华刘学东郭秀芬刘晓罗建民张永晓李志赏
关键词:DNA甲基转移酶慢性髓系白血病疾病进展
硼替佐米与阿糖胞苷联用对Jurkat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淋巴组织常见的肿瘤之一,有B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之分。与B细胞淋巴瘤相比,T细胞淋巴瘤的侵袭性更强,预后更差,生存期更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现今对于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多为常规化...
张永晓
关键词:阿糖胞苷硼替佐米NF-KB淋巴瘤
文献传递
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5年随访观察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氟达拉滨+环磷酰胺(FC)方案与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FC+R)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65例CLL病例资料,采用FC方案治疗34例(FC组),FC+R方案治疗31例(FC+R组),比较两组化疗期间药物毒性反应、并发症及化疗结束后临床疗效,对获得客观缓解病例(ORR)进行独立影响因素分析,比较ORR获得者及亚组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与总生存时间(OS)。结果两组均完成4~6周期诱导化疗,化疗周期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结束后,FC+R组ORR获得率(87.1%比58.8%)、微小病残留(MRD)阴性率(45.2%比20.6%)均显著高于FC组(均P<0.05)。logistic分析表明,化疗后MRD阳性(OR?=5.023,95%CI:1.767~8.278)、基因突变或缺失(OR?=3.743,95%CI:1.868~5.619)是未获得ORR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FC+R方案则是独立保护因素(OR?=0.354,95%CI:0.162~0.546)(P<0.05)。FC+R组中位PFS时间长于FC组(未达到比47个月,P>0.05),两组均未达到中位OS;ORR病人亚组分析,FC+R组高危遗传学病例及MRD阳性病例中位PFS均显著长于FC组(45月比36月;47月比39月)(均P<0.05),各遗传学亚组与MRD亚组中位OS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C+R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FC组(35.5%比17.6%)(P<0.05),Ⅲ+Ⅳ度白细胞减少(16.1%比8.8%)、消化道反应(19.6%比8.8%)及Ⅰ+Ⅱ度贫血(25.8%比14.7%)、药物热发生率(25.8%比14.7%)均高于FC组(均P>0.05);两组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比19.4%)(P>0.05)。结论FC+R方案较FC方案ORR获得率更高,能显著延长ORR病人高危遗传亚组与MRD阳性亚组PFS,主要增加血液学毒性、Ⅲ+Ⅳ度消化道反应及Ⅰ+Ⅱ度药物热。
马忠正张宁宁康伟莉张永晓常涛涛王淑华殷站茹
关键词:氟达拉滨环磷酰胺无病生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