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玉萍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4篇糖尿病大鼠
  • 4篇罗格列酮
  • 4篇格列酮
  • 2篇肾脏
  • 2篇细胞
  • 2篇病理
  • 2篇病理改变
  • 1篇代谢
  • 1篇调节性
  • 1篇心功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超微结构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钠素
  • 1篇炎症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机构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浙江省中西医...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庞玉萍
  • 3篇陆颖理
  • 2篇吴晖
  • 1篇朱惠
  • 1篇王舟
  • 1篇朱有法
  • 1篇朱岚
  • 1篇李红
  • 1篇王国兴
  • 1篇赵江波
  • 1篇吴万龄
  • 1篇杨裕国
  • 1篇施超

传媒

  • 1篇浙江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国际内分泌代...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1
  • 2篇2008
  • 2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心钠素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观察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和心钠素mRNA的表达以及罗格列酮的作用,发现糖尿病大鼠心肌结构破坏,罗格列酮治疗可保持其机构与对照大鼠相似,同时使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表达的心钠素mRNA下降(6周1.14±0.05、10周1.12±0.09 vs 0.97±0.14,均P<0.05),提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且不依赖于血糖变化。
陆颖理吴晖朱惠施超朱岚庞玉萍杨裕国吴万龄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心钠素罗格列酮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肺炎性病变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活化受体-r(PPAR-r)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肺部炎性病变的影响。方法30只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雌雄各5只)、糖尿病模型组(D组,雌雄各5只)、糖尿病罗格列酮处理组(DR组,雌雄各5只),采用链脲菌素诱导建立10周糖尿病大鼠模型。其中糖尿病罗格列酮处理组用马来酸罗格列酮1mg.kg-1.d-1灌胃治疗,对照组及糖尿病模型组用同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模型建立10周后,全部大鼠于氯胺酮35mg/kg和苯巴比妥5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处死,并取肺组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炎症程度、检测杯状细胞的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组织TNF-α表达的阳性面积百分比与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①肺部炎症观察:大多数正常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未见炎症细胞。糖尿病模型组可见片状炎症细胞聚集,局部肺泡结构消失。罗格列酮处理组糖尿病大鼠肺组织炎症明显比模型组轻;②杯状细胞观察:在AB/PAS染色下,正常对照组大鼠各级气管上皮内均未见杯状细胞出现,糖尿病模型组在一级或二级支气管内出现较多的杯状细胞。罗格列酮处理组糖尿病大鼠在一级或二级支气管内也出现杯状细胞,但数量明显少于糖尿病模型组;③TNF-α的表达:TNF-α主要表达于气管、血管周围的成纤维细胞内,糖尿病模型组、罗格列酮处理组还可见巨噬细胞胞浆内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肺组织阳性表达较其余两组弱,罗格列酮处理组阳性面积百分比及平均积分光密度值介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之间[其中阳性面积百分比(%)C∶D∶DR组为9.07±4.17vs23.75±5.66vs12.21±1.50(F=54.5,P<0.05;平均光密度C∶D∶DR组为0.60±0.03vs0.73±0.08vs0.66±0.04(F=22.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糖能引起肺部炎症及组织结构的破坏。罗格列酮能够保护糖尿病�
吴晖朱有法陆颖理庞玉萍王国兴赵江波王舟李红
关键词:糖尿病炎症肿瘤坏死因子罗格列酮
甲状腺功能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对心功能的影响及对临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有基线甲状腺功能检查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24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甲状腺功能分为甲减组(43例)、亚临床甲减组(79例)和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25例)。比较3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心衰病程、心功能分级及再住院率、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率、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死亡率、复合终点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用药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的心衰病程平均为(3.1±0.7)年,亚临床甲减组的心衰病程平均为(4.7±0.9)年,甲减组的心衰病程平均为(5.9±0.7)年,3组心衰病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26,P〈0.05)。心衰病程〉5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为75.9%(66/87),心衰病程3-5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为54.1%(33/61),心衰病程〈3年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为23.2%(23/99),随心衰病程延长,甲状腺功能异常患病率逐渐增高(χ^2=52.031,P〈0.01)。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心力衰竭急性发作率、死亡率以及复合终点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甲功正常组(P〈0.05),且甲减组上述各项指标显著高于亚临床甲减组(P〈0.05)。3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52,P〈0.01),随着甲状腺功能的减退,Ⅱ级心功能患者比例较少,而Ⅲ级和Ⅳ级心功能的患者比例增高。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呈相关性,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对心功能及临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庞玉萍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老年心力衰竭心功能
大鼠糖尿病肾脏病理改变以及罗格列酮对其病理改善的研究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超过总人口的2.5%。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引发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正在成为威胁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据美国2000年统计,每年新增ESRD患...
庞玉萍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罗格列酮病理形态
文献传递
绞股蓝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游离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相关机制研究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绞股蓝总皂苷对2型糖尿病大鼠游离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探讨绞股蓝总皂苷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相关机制。方法:将实验用SD大鼠建造为2型糖尿病模型,分别给予药物灌服及普通饲料喂养4周。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及脂肪组织中PPAR-a mRNA;血清学测定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EF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脂(TG)、胰岛素(INS)的含量,根据血糖值及胰岛素的测定结果计算出胰岛素抵抗指数;采用胰腺β细胞HE染色及细胞凋亡检测胰岛细胞凋亡。结果:绞股蓝总苷高、中、低剂量能提高PPAR-a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所改善,绞股蓝总苷高剂量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脂、游离脂肪酸;绞股蓝总苷高、中、低剂量动物胰腺B细胞可见凋亡,绞股蓝总苷高、中、低剂量均能增强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水平,增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小抵抗指数。结论:绞股蓝总皂苷可以通过提高PPAR-a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游离脂肪酸浓度,从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庞玉萍
关键词:2型糖尿病绞股蓝总皂苷胰岛素抵抗脂肪酸代谢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1型糖尿病
2007年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调节性T细胞亚群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可组成性表达许多细胞表面分子,包括CD25、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CD122、CD103和转录因子FOXp3,并具有免疫无能性和免疫抑制性两大特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调节性T细胞的数目、功能以及调节性T细胞与效应性T细胞的比例失衡有关。多项实验表明,在体内诱生或过继调节性T细胞能预防1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庞玉萍陆颖理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自身免疫耐受1型糖尿病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罗格列酮组,每组10只。罗格列酮组应用罗格列酮干预,观察干预前后糖尿病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结果:经罗格列酮干预后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均较糖尿病组明显减轻。结论:罗格列酮对糖尿病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
庞玉萍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理罗格列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