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综合征
  • 4篇窘迫综合征
  • 4篇呼吸窘迫
  • 4篇呼吸窘迫综合...
  • 3篇早产
  • 3篇早产儿
  • 3篇疗效
  • 3篇产儿
  • 2篇新生儿
  • 2篇治疗新生儿
  • 1篇地奈德
  • 1篇血淋巴细胞
  • 1篇亚群
  • 1篇严重呼吸衰竭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衰竭
  • 1篇通气
  • 1篇通气治疗
  • 1篇外周

机构

  • 6篇宜宾市第一人...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卢婷
  • 4篇王模奎
  • 3篇黄薇
  • 3篇吕勇彬
  • 3篇杨介梅
  • 3篇王琴
  • 3篇苏华英
  • 1篇谢伦燕
  • 1篇石明芳
  • 1篇古丽
  • 1篇宗小敏
  • 1篇赵晶

传媒

  • 2篇儿科药学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维生素D治疗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早期补充维生素D对早发型败血症(EOS)新生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炎症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病区收治的EOS的足月新生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积极抗感染,改善通气,适当的血流动力学支持,保护脏器,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等;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出生后第3天开始口服维生素D滴剂,400 IU/d,连续服用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25(OH)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抗菌肽-37(LL-37)水平,以及免疫球蛋白(Ig)M、IgG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25(OH)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足月新生儿EOS早期补充维生素D,能提高血清25(OH)D水平并改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
卢婷王模奎
关键词:维生素D25羟维生素D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NICU住院的82例使用了PS的严重RDS早产儿病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和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并发症、治疗转归情况。按照PS实际使用量分为低剂量组(每次40~69 mg/kg)和高剂量组(每次70~100 mg/kg)。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OI、PS重复使用率、并发症及住院、氧疗、机械通气、nCPAP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剂量组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为(18.8±2.4)h,显著长于低剂量组的(16.8±2.3)h(Z=2.81,P<0.01)。使用PS后,两组病例12 h的OI均显著下降,且高剂量组OI在12 h、48 h和72 h持续下降(P均<0.05),但低剂量组OI在24~48 h无明显改善。同一时间点的横向比较显示,高剂量组OI改善优于低剂量组(P均<0.05)。高剂量组48例患儿中,存活45例(93.8%);低剂量组34例患儿中,存活25例(73.5%),高剂量组存活率高于低剂量组(χ~2=5.00,P<0.05)。结论:高剂量较低剂量国产牛PS不但能显著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OI和病死率,还能延长需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
王模奎黄薇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古丽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早产儿严重呼吸衰竭的效果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对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3年8月-2016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NICU出院的30例早产儿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并严重呼吸衰竭的病例,均是在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2h后吸入氧分数(FIO_2)≥80%,经皮氧饱和度(TcSO_2)≤85%,动脉血氧分压(PaO_2)<50mmHg和/或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55mmHg的情况下启用HFOV。观察HFOV治疗后0、2、24、48h的FIO_2、PaO_2、氧合指数(OI)、PaCO_2、平均气道压、振幅变化情况。结果:HFOV治疗2h后,所有参数即显著改善,其中FIO_2由(86.30±5.53)%降至(64.20±5.58)%,PaO_2由(44.70±2.65)mmHg升到(55.60±4.90)mmHg,OI由(34.60±3.76)降到(18.90±2.68),PaCO_2由(65.30±6.95)mmHg降到(50.40±7.12)mmHg(P<0.01)。所有参数在24h均持续改善(P<0.01);除PaCO_2外,所有参数在48h也持续改善(P<0.05)。HFOV治疗48h后存活28例,5例发生颅内出血,无气胸病例。结论:HFOV对肺表面活性物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早产儿重度RDS并严重呼吸衰竭患儿有显著效果。
王模奎黄薇宗小敏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
关键词:高频振荡通气严重呼吸衰竭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NRDS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儿均予机械通气及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气管内滴入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观察组将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剂量同对照组)混合于布地奈德混悬液后吸入。比较2组在治疗后48 h的血气指标及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2组治疗后p H、Pa O2、Pa O2/Fi O2高于治疗前,Pa CO2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48 h,观察组p H、Pa O2、Pa O2/Fi O2高于对照组,Pa CO2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较单用PS治疗NRDS能更好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缩短用氧及治疗时间。
卢婷宋思尊
关键词:布地奈德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期抢救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早期抢救性使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早产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NICU住院的抢救性使用牛PS的早产儿严重RDS病例86例。收集患儿的一般情况、PS使用情况、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时间、使用PS前后的氧合指数(OI)、生后28 d的存活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按首次使用PS时的年龄将患儿分为早期组(生后1~2 h给药,40例)和延迟组(≥2 h给药,46例)。结果:早期组和延迟组的一般情况、使用PS前的OI、住院时间和nCPAP时间、nCPAP使用率、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PS后,两组病例OI均持续改善,但只有12 h和72 h与前一个时间点的O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6例患儿中存活74例,总体存活率为86.0%。早期组存活率为95.0%,显著高于延迟组的78.3%(χ~2=4.99,P<0.05)。早期组与延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分别为2.5%、19.6%,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20.0(96.0,143.0)h、133.0(72.0,148.0)h,氧疗时间分别为8.0(7.0,12.0)d、12.0(8.0,15.0)d,PS重复使用率分别为57.5%、80.4%,重复使用PS间隔时间分别为20.0(18.0,22.0)h、19.0(18.0,20.0)h(P均<0.05)。结论:早期抢救性使用牛PS不仅能降低严重RDS早产儿的病死率与BPD发生率,减少机械通气和氧疗时间,还能减少PS的重复使用率,延长需重复使用PS的间隔时间。
王模奎董文斌黄薇苏华英杨介梅王琴吕勇彬卢婷
关键词: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RP及维生素D3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及维生素D3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10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资料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儿童血清中CRP与维生素D3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RP及维生素D3水平之间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儿童血清中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观察组儿童血清中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与健康组儿童比较,观察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儿CD3^+、CD4^+以及CD4^+/CD8^+均低于健康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与CRP呈负相关(r=-0.635,-0.348;P<0.05),CD3^+、CD4^+与维生素D3呈正相关关系(r=0.367,0.455;P<0.05),CRP与维生素D3负相关(r=-0.319;P<0.05)。结论 CRP、维生素D3水平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可用于评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病情变化,对患儿后期治疗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宋思尊石明芳卢婷谢伦燕赵晶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RP维生素D3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