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斌
-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伊马替尼治疗晚期及高危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评价伊马替尼治疗晚期、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11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73例GIST患者资料,其中晚期患者73例,高危患者100例,分别比较两类患者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与未服药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73例晚期患者平均随访31(6~66)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其中服用伊马替尼患者总生存期(OS)明显长于未服用伊马替尼患者(1年OS:100.0%vs.78.6%,2年OS:93.1%vs.26.1%;HR=0.040,95%CI=0.011~0.152,P=0.000)。100例高危患者平均随访45(6~73)个月;亚组分析示,其中术后服用伊马替尼1年患者较未服药患者无复发生存期(RFS)明显延长(3年RFS:66.7%vs.38.5%;HR=0.341,95%CI=0.134~0.868,P=0.024),而服用伊马替尼2年患者较服用伊马替尼1年患者RFS也明显提高(1年RFS:100.0%vs.100.0%,2年RFS:100.0%vs.88.9%,3年RFS:91.7%vs.66.7%;HR=0.108,95%CI=0.015~0.778,P=0.027);5例术后服用3年伊马替尼患者3年RFS为100.0%。服用伊马替尼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浮肿、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等,以1~2级为主。结论:伊马替尼治疗晚期、高危GIST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高危患者术后建议至少服用3年伊马替尼,但是否延长服药年限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
- 杨弘鑫张波沈朝勇王黔王海斌严芝强陈家驹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蛋白激酶抑制剂无病生存
- 以左乳包块为首发症状的胃癌乳腺转移一例被引量:1
- 2020年
- 患者女,44岁,因“发现左乳包块伴红肿疼痛1月余”于2019年5月22日入院。查体:左乳较右乳体积明显增大,皮肤呈橘皮样改变,乳头稍内陷、固定,中央区扪及巨大包块,约10 cm×8 cm×6 cm,质硬,边界不清,触痛阳性,左腋窝扪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并融合成团。乳腺B超:左乳外上、外下及内下象限皮下软组织水肿,腺体内不规则低回声区。乳腺钼靶:左乳腺体结构紊乱;左侧腋窝增大淋巴结。乳腺MR增强:左乳外上象限占位,左乳中央区结节,BI-RADS分类4c类。骨扫描:考虑多发骨转移瘤。
- 贺通王黔王海斌严芝强谢海涛刘文甜
- 关键词:皮下软组织骨扫描巨大包块乳腺钼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