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蓉
-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被引量:13
- 2014年
- 以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定位监测了2011年4-12月40场降雨中大气降雨、林冠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滤。结果表明:各树种林冠截留率分别为香樟林31.63%,柳杉林42.73%,混交林49.88%。当单次降雨量<24mm时,截留量表现为柳杉林>混交林>香樟林;当单次降雨量>24mm时,截留量表现为混交林>柳杉林>香樟林。各种林分树干茎流量少,茎流率均低于2%;地表径流量表现为香樟林>柳杉林>混交林,地下渗滤量表现为混交林>柳杉林>香樟林,表明森林植被对降雨截留分配具有显著影响。相对于单一结构的人工林,混交林林冠截留率较高,地表径流量较少,具有较高的水土保持能力。
- 赵海蓉帅伟李静吴福忠吴福忠杨万勤
- 关键词:径流森林群落水土保持
- 岷江上游典型高寒森林生态水文过程及其季节动态
- 大气降水既是森林生态系统水分和沉降物输入的主要形式,也是生物元素等物质在林冠、树干、林下植被、枯落物和土壤等生态系统组分间迁移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自然条件下森林生态系统及林冠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降水的类型和大小往往也具...
- 赵海蓉
- 关键词:生态水文降水分配林冠截留
- 长江上游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水过程中氯离子的截留作用被引量:2
- 2018年
- 不断增加的大气氯离子(Cl^-)浓度正在成为影响陆地生态系统过程的全球环境变化因子,为了解气候变化敏感且观测困难的山区人工林对大气Cl^-的过滤效应,以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监测分析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大气降水(降雨和降雪)和穿透水中Cl^-的动态变化及林冠对其的截留作用.1年中共进行了33次大气降水的观测与采样,包括27次降雨和6次降雪.大气降水中Cl^-的平均浓度为1.33 mg/L,降雨中Cl^-的平均浓度为1.41 mg/L,降雪中Cl^-的平均浓度为0.98 mg/L.通过降水输入到森林生态系统的Cl^-总量为7.56 kg/hm^2,其中,通过降雨的Cl^-输入量为6.31 kg/hm^2,通过降雪的Cl^-输入量为1.25 kg/hm^2.1年内林冠的总截留量为2.6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08%.其中,林冠对降雨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2.20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8.90%;对降雪过程中Cl^-的截留总量为0.41 kg/hm^2,平均截留率为34.39%.8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大,9月的平均截留率最小.林冠对降水过程中Cl^-的截留率与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可见,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Cl^-具有较强的截留作用,这对于维持和改善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全球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变化可能会改变人工林林冠对大气Cl^-的截留与过滤作用.
- 张钰刘利赵海蓉赵海蓉谭思懿吴福忠杨万勤
- 关键词:林冠截留氯离子
- 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对冬季降雪过程中4种金属养分元素的截留效应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降雪过程中金属养分元素的输入是高海拔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迁移的重要形式之一,为进一步认识亚高山金属元素的源、汇过程并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林冠层相对均一的典型川西亚高山粗枝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调查了林冠层对降雪及其K、Ca、Na和Mg 4种金属元素的截留特征。【结果】研究期间降雪量为138.56 mm,截留率为32.22%。在整个观测期内,降雪初期(11月)林冠均对降雪过程中4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在这之后林冠对Mg元素表现出持续的淋溶特征。而降雪末期(3~4月)林冠层对Na和Ca和元素均表现出较强的吸收作用。K、Ca、Na和Mg 4种金属元素通过降雪输入到无林地的总量分别为:(1.93±0.35)、(6.79±0.79)、(1.94±0.32)和(0.45±0.14)kg/hm^2;林冠层对冬季降雪中4种元素的总截留量分别为:(-0.38±0.01)、(0.37±0.04)、(-0.11±0.02)和(-0.43±0.01)kg/hm^2,截留率分别为(-19.47±0.37)%、(5.49±1.21)%、(-5.74±0.36)%和(-95.46±0.50)%。【结论】粗枝云杉人工林林冠对降雪中Ca元素具有明显的吸收作用,而对林冠层的K、Mg和Na元素具有显著的淋溶作用。
- 谭思懿刘利刘辉赵海蓉谭波吴福忠
- 关键词:亚高山针叶林降雪林冠截留
- 华西雨屏区典型人工林对降雨过程中NH_4^+-N和NO_3^--N的过滤作用被引量:8
- 2015年
- 氮沉降已成为河流、湖泊及城市等生态系统的主要污染威胁因素之一,森林生态系统能从林冠、地被和土壤自上而下截留过滤大气降雨中的NH+4-N和NO-3-N,是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生态防治的重要途径.选取华西雨屏区几种典型人工林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于2011年4—12月对大气降水、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滤NH+4-N和NO-3-N的含量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40次降雨总雨量为492.72 mm,NH+4-N和NO-3-N的总沉降量分别为13.248 kg·hm-2和16.320 kg·hm-2;3种人工林林冠层对NH+4-N和NO-3-N的过滤能力表现为香樟林>混交林>柳杉林,而地表和土壤层均表现为混交林>香樟林>柳杉林;无林地、香樟林、柳杉林和混交林生态系统无机氮截留过滤净输入量分别为19.557、44.079、42.331、64.896 kg·hm-2,对无机氮的综合过滤作用表现为混交林>香樟林>柳杉林>无林地.这些结果说明华西雨屏区合理配置混交林能更加有效地降低大气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赵海蓉帅伟李静杨万勤杨万勤吴福忠
- 关键词:森林群落大气环境污染
- 华西雨屏区典型人工林对降雨过程中地表产流产沙的影响
- 赵海蓉杨万勤吴福忠谭波
- 关键词:地表径流产沙森林群落
- 乔木凋落物收集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乔木凋落物收集器,属于林业野外凋落物收集领域。所述收集器上下两端钢圈开口连通,上端钢圈直径为下端钢圈直径的6‑10倍,下端钢圈直径大于待收集乔木落叶的长度;两个钢圈之间用3‑6根钢筋等周长焊接在两个钢圈...
- 叶茂赵海蓉杨万勤吴福忠谭波徐振锋付长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