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薇

作品数:213 被引量:1,529H指数:2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历史地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68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4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3篇医药卫生
  • 2篇电子电信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0篇超声
  • 102篇消融
  • 96篇射频
  • 91篇射频消融
  • 83篇造影
  • 78篇超声造影
  • 77篇肿瘤
  • 53篇肝癌
  • 40篇消融治疗
  • 36篇射频消融治疗
  • 34篇细胞
  • 32篇超声检查
  • 30篇肝肿瘤
  • 29篇肝转移
  • 22篇造影剂
  • 22篇消融术
  • 21篇转移癌
  • 21篇细胞癌
  • 21篇肝细胞
  • 19篇疗效

机构

  • 136篇北京大学肿瘤...
  • 31篇北京肿瘤医院
  • 27篇北京大学
  • 19篇北京大学临床...
  • 10篇北京市肿瘤防...
  • 6篇哈尔滨市第一...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206篇杨薇
  • 157篇严昆
  • 141篇陈敏华
  • 99篇吴薇
  • 55篇戴莹
  • 44篇尹珊珊
  • 37篇王凇
  • 30篇高文
  • 29篇张仲一
  • 28篇范智慧
  • 28篇张晖
  • 26篇李荣杰
  • 24篇武金玉
  • 22篇王艳滨
  • 13篇王延杰
  • 13篇霍苓
  • 12篇黄信孚
  • 12篇付静静
  • 10篇廖盛日
  • 9篇李吉友

传媒

  • 38篇中华超声影像...
  • 12篇中华医学超声...
  • 10篇介入放射学杂...
  • 9篇中华医学杂志
  • 9篇中国医学影像...
  • 7篇中国介入影像...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5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2013中国...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超声医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肝癌电子杂志
  • 2篇中国超声医学...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肿瘤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15篇2018
  • 13篇2017
  • 20篇2016
  • 16篇2015
  • 19篇2014
  • 15篇2013
  • 14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6篇2006
  • 18篇2005
  • 11篇2004
2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治疗乳腺癌肝转移的疗效及生存分析
目的 评价经皮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乳腺癌肝转移(BCLM)的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0年7月~2015年12月69例本院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的BCLM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影像、临床...
白秀梅杨薇张仲一吴薇李荣杰陈敏华严昆
肝脏炎性病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脏炎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炎性病灶的患者共22个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6个病灶为肝脏炎性假瘤,6个为肝脓肿。采用5级评分法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进行评分。利用Sonolive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肝脏炎性病灶与病灶周围肝实质超声造影上升时间(RT)、达峰值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强度(Imax)等参数以及动态血管模型(DVP)参数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评分为1~2分定为诊断准确,本组22个肝脏炎性病灶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3.6%(3/22),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63.6%(14/22),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1)。22个肝脏炎性病灶RT为(25.1±9.7)s,TTP为(29.0±13.9)s,均早于病灶周围肝实质的(32.4±8.8)s、(39.3±11.2)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均为-2.6,P均<0.05);22个肝脏炎性病灶mTT及Imax与病灶周围肝实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个肝脏炎性假瘤病灶与6个肝脓肿病灶RT、TTP、mTT、I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个肝脏炎性病灶DVP曲线Ⅰ型高增强未消退型占18.2%(4/22),Ⅱ型高增强消退型占36.4%(8/22),Ⅲ型低增强型占45.4%(10/22)。16个肝脏炎性假瘤病灶与6个肝脓肿病灶仅动脉期强化方式及实质期坏死区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8.32,P均<0.05),而动脉期峰值时增强形态、峰值时病灶边界差异以及实质期廓清速度、病灶边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肝脏炎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更客观地显示肝脏炎性病灶与肝脏的血流灌注特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凇严昆杨薇陈敏华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肝疾病
肝肿瘤射频消融原理及报告标准被引量:5
2015年
临床研究证明微创局部消融治疗多种实体恶性肿瘤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和较少并发症,目前最广泛用于治疗局灶性肝细胞癌(HCC)以及继发性肝肿瘤。其适用范围广,可治疗非外科手术适应证患者和门诊病例,治疗后即刻并发症和病死率低,治疗费用少。
杨薇
关键词:射频消融局部消融治疗外科手术适应证实体恶性肿瘤
影像指导肝肿瘤射频消融现状及前景
原发性肝癌全球发病率高,我国占第一位,年死亡率超过20万,占癌症病死率第二位,成为危害国人的重大疾病。近年来肝癌治疗总体水平有了提高,本文介绍了以射频消融为代表的新治疗技术应用在肝癌治疗中。本文总结了射频消融术的治疗优势...
陈敏华吴薇杨薇尹珊珊高文严昆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术临床疗效
肝癌射频消融致肝内胆管损伤被引量:10
2011年
RFA技术自1993年被应用于肝脏实体肿瘤治疗领域,因其具有消融彻底,最大限度保留肝实质,风险小,死亡率低,成本效益高,可重复治疗等优点,
付颖杨薇陈敏华
关键词:肝内胆管损伤射频消融肝癌实体肿瘤RFA肝实质
超声造影诊断胰腺囊性病变与MRI及病理的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及增强MRI对胰腺囊性病变进行诊断,探讨CEUS在胰腺囊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病变患者,分别应用常规超声、CEUS及增强MRI对胰腺囊性病变进行诊断,并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方法的诊断能力。结果32例胰腺囊性病变包括浆液性囊腺瘤8例,黏液性囊腺类肿瘤6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实性假乳头状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3例,胰腺癌6例,潴留囊肿1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伴囊性变1例。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46.88%(15/32),CEUS诊断准确率75.00%(24/32),增强MRI为78.13%(25/32)。CEUS、增强MRI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CEUS、增强MRI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优于常规超声,与增强MRI接近。
范智慧严昆王延杰杨薇吴薇陈敏华
关键词:微气泡胰腺疾病囊性病变
肝癌射频治疗计算方案的制定及应用研究被引量:54
2004年
目的 超声引导对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率较高的 >3 5cm肝肿瘤 ,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及临床治疗经验 ,制定术前治疗方案 ,并与非计算治疗方法比较 ,评价肿瘤消融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肝癌及肝转移癌共 12 5例 135个肿瘤 ,大小 3 6~ 7 0cm(4 7± 0 9cm) ,临床分期Ⅲ~Ⅳ期者占 89 6 % (112 / 12 5例 )。其中 2 2例 (2 3灶 )为开展射频消融早期治疗的病例 ,称非计算组 ,余 10 3例 (112灶 )为根据本计算方案治疗的病例称计算组。计算组为用多个消融灶治疗的肿瘤 ,按照球体数学覆盖原理 ,建立正棱柱体和正多面体数学模型并推导公式进行计算 ,获得覆盖不同大小类球体肿瘤所需的最少消融灶数目及消融定位模式。本研究还制定了实际应用的布针操作程序。结果 临床治疗结果显示 ,计算组肿瘤治疗成功率达 88 4 % (99/ 112灶 ) ,局部复发率为 2 5 9% (2 9/ 112灶 ) ,预测平均无复发时间为 17 5个月 ;非计算组病例 ,肿瘤治疗成功率为 5 2 2 % (12 / 2 3灶 ) (P <0 0 1) ,局部复发率为 5 6 5 % (13/ 2 3灶 ) (P <0 0 5 ) ,预测平均无复发时间为 11 9个月 (P <0 0 5 )。结果显示计算组疗效明显优于非计算组。结论 本研究为较大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方案的制定 ,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可指导临床应用 。
陈敏华杨薇严昆邹明武戴莹高文张晓鹏黄信孚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术介入性超声数学模型
邻近肝表面肿瘤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治疗应用价值
武金玉陈敏华杨薇吴薇严昆林淑芝
343例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疗效及并发症被引量:65
2005年
目的:总结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对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类型及处理措施.方法:对343例778个肝恶性肿瘤行582人次超声引导RFA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HCC)212例,448个癌灶,肿瘤最大径平均4.0 cm,根据国际抗癌协会的肿瘤分期,其中63例(29.7%)为Ⅰ~Ⅱ期,149例(70.3%)为Ⅲ~Ⅳ期(含43例手术切除后复发癌).肝转移癌(MLC)131例,330个癌灶,癌灶直径平均为3.9 cm,原发灶69.5%(91例)来自胃肠道.治疗原则为消融范围超过癌周0.5~1.0 cm;对较大肝肿瘤,采用较规范的计算方案指导射频治疗.治疗中密切观察图像异常改变,监测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出血及周围损伤.治疗后24 h内或1个月后增强CT检查肿瘤无活性为治疗成功.随访时间为2~62个月.结果:射频治疗成功率HCC为95.5%(428/448灶),MLC为96.4%(318/330灶);局部复发率分别为8.5%(38/448灶),11.8%(39/330灶).共有138例(40.2%)由于肿瘤复发或新生而进行2~11次治疗.随访343例1年、2年和3年的生存率,HCC分别为87.7%,67.4%和56.8%,其中63例早期癌分别为92.9%,82.8%,74.5%;MLC分别为81.6%,50.8%,27.2%.本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占2.4%(14/582人次),多发生于治疗中或治疗后即刻,主要为机械性损伤、热损伤等,分别为出血5例,肠穿孔1例,邻近脏器结构损伤5例,胆汁瘘2例,皮肤烫伤1例.结论:RFA作为一种肝肿瘤的局部微创治疗方法,对早期肝癌可获得手术治疗效果;对中晚期肝癌、肝癌术后复发、肝转移癌等临床治疗困难的病例,也可提供有效而相对安全的治疗手段.重视并发症的表现并采用相应的对症处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陈敏华严昆杨薇高文戴莹王艳滨张晖霍苓邢宝才黄信孚
关键词: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增强CT检查手术切除后抗癌协会消融范围
肝脏孤立性炎性病灶与原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鉴别诊断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分析肝脏孤立性炎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寻找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42例病理确诊为肝脏炎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与30例同期病理诊断为HCC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脏孤立性炎性病灶的CEUS增强模式主要表现为动脉期片状强化(57.1%)及环状强化(23.8%);形态多不规则(64.3%);峰值时边界不清晰(69.0%);实质期病灶呈缓慢廓清(69.0%),廓清边界不清晰(61.9%);病灶内坏死区形态规则(71.0%)。HCC动脉期表现为团状强化(86.7%);形态规则(66.7%);峰值时边界清晰(90.0%);实质期快速廓清(56.7%);廓清边界清晰(76.7%);坏死区形态不规则(75.0%)。炎性病灶与HCC动脉期增强模式、形态、边界、实质期廓清速度及坏死区形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可为肝脏孤立性炎性病灶提供重要的诊断信息,有助于与HCC进行鉴别诊断。
王凇杨薇严昆吴薇
关键词:超声造影原发性肝癌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