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莹

作品数:85 被引量:1,208H指数:2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0篇超声
  • 48篇造影
  • 44篇超声造影
  • 32篇肿瘤
  • 29篇射频
  • 26篇射频消融
  • 26篇消融
  • 24篇超声检查
  • 22篇造影剂
  • 22篇肝癌
  • 17篇细胞
  • 17篇肝肿瘤
  • 11篇肝细胞
  • 11篇病变
  • 8篇导管
  • 8篇细胞癌
  • 8篇消融术
  • 8篇恶性
  • 7篇导管消融
  • 7篇导管消融术

机构

  • 44篇北京大学肿瘤...
  • 23篇北京肿瘤医院
  • 12篇北京大学临床...
  • 7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市肿瘤防...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作者

  • 82篇戴莹
  • 74篇陈敏华
  • 70篇严昆
  • 55篇杨薇
  • 44篇吴薇
  • 39篇尹珊珊
  • 21篇范智慧
  • 15篇王艳滨
  • 15篇高文
  • 13篇张晖
  • 12篇武金玉
  • 11篇霍苓
  • 11篇李吉友
  • 10篇廖盛日
  • 10篇黄信孚
  • 6篇张晓鹏
  • 5篇沈理
  • 4篇张仲一
  • 3篇张秀梅
  • 3篇顾晋

传媒

  • 25篇中华超声影像...
  • 8篇中国医学影像...
  • 8篇中华医学超声...
  • 7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2013中国...
  • 1篇中华医学会超...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3篇2006
  • 17篇2005
  • 16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对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半定量诊断探讨——肝被膜形态及肝内韧带观察被引量:44
2003年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及超声附加方法观察肝表面被膜形态的异常程度及半定量化分级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硬化患者 1 2 7例为病变组 ,以因其他肿瘤行手术治疗而临床无阳性发现并经手术肉眼观察判断非肝硬化患者 56例为对照组 ,采用高频探头、二次谐波成像、局部放大图像、调节聚焦和适当降低增益等 5种超声附加方法观察肝被膜形态及厚度等。评价标准分为 5个等级 :肝被膜细而平整为 0级 ;肝被膜轻度增厚、回声增强为Ⅰ级 ;肝被膜增厚、呈细水纹状欠平整为Ⅱ级 ;肝被膜明显增厚、呈小结节状或节段状不连续为Ⅲ级 ;肝被膜明显增厚 ,呈波浪状凹凸不平为Ⅳ级。对本组病例肝圆韧带结构形态的观察 :细而平整、厚度≤ 2mm为正常 ;增厚、不平整、回声增强等为异常表现。结果 病变组 1 2 7例中 ,肝被膜显示 0级 1 1例 ,Ⅰ级 2 1例 ,Ⅱ级 2 7例 ,Ⅲ级 32例 ,Ⅳ级 36例。对照组 56例中显示 0级 48例 ,Ⅰ~Ⅱ级 8例。依据此分级评价标准检测肝被膜形态异常程度 ,敏感性91 .3 % ,特异性 85 .7% ,正确率 89.6 %。病变组肝内韧带异常者 ,肝纤维化占 75 .0 % (9/ 1 2例 ) ,肝硬化占95 .5 % (64/ 67例 ) ;而正常组仅 4例 (8.9% )异常。结论 对肝被膜结构细微变化的分级 。
武金玉陈敏华戴莹严昆廖盛日杨薇王泰龄
关键词:超声检查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态学
超声造影对肝癌射频消融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9
2005年
目的通过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观察肿瘤大小、数目及分布,探讨其对筛选适应证的应用价值.方法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超声科就诊的164例确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并符合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入选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81例射频消融前采用SonoVue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CEUS组),83例射频消融前未行超声造影检查(对照组).男121例、女43例;年龄38~72岁,平均52.4岁.造影前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平均直径超声造影组3.6 cm,对照组3.5 cm.治疗后采用常规超声,增强CT和/或超声造影等影像检查进行规律性随访.结果超声造影组81例造影后9例(11.1%)因发现肿瘤数目 >5个 (5例)、范围测量>8 cm(2例)、侵及2支大血管或肠管(2例)被确定为非射频消融适应证,余72例101灶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超声造影新发现≤1.7 cm 8例12灶中,5例为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治疗后随访病例,3例7个灶为肝细胞癌卫星灶.另有16灶为常规超声不能定性或误诊良性,经超声造影确认并指导射频消融治疗.两组随访6~36个月,超声造影组与对照组消融成功率分别为95.0%和89.6%(P>0.05).对照组新生率高于超声造影组(22.9% vs 9.7%,P<0.05).结论射频消融前超声造影有助于筛选适应证,显著减少新生转移病例.造影所获信息为早期检出微小癌灶提供了手段和依据,从而有效的提高射频消融对肝癌的治疗水平.
陈敏华吴薇杨薇高文戴莹尹珊珊霍苓严昆
关键词:超声检查导管消融术肝癌射频消融适应证超声造影
肝肿瘤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腹腔出血的处理——附3例临床报告被引量:8
2004年
陈敏华严昆戴莹杨薇步召德武爱文顾晋
关键词:肝肿瘤腹腔出血经皮射频消融微创治疗射频治疗
肝癌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方案及治疗策略研究
陈敏华杨薇严昆高文戴莹武金玉王艳滨张晖吴薇范智慧
“肝癌射频消融规范化治疗方案及策略研究”属肝癌微创介入治疗领域。近年来,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由于可有效局部凝固灭活肿瘤,使临床大量不宜手术切除肝癌及复发癌的微创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RFA对大肿瘤、特殊部位肿瘤、...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介入治疗
超声造影时肝内胆管细胞癌与炎性病灶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无肝硬化背景的肝内细胞癌(ICCC)与肝脏炎性病灶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无肝炎病史及肝硬化背景、已行超声造影且经病理证实的2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男性15例,女性6例)及11例肝脏炎性病灶(男性...
尹珊珊严昆吴薇戴莹杨薇鲍丽萍陈敏华
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增生结节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观察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表现,分析增生癌变的增强特征及与肝细胞癌(HCC)、再生结节的鉴别.方法 141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肝硬化患者超声检查发现163个直径1~3 cm局灶性病变,均行超声造影检查.之后采用18G粗针穿刺活检,特别对同一结节内的不同增强区域分别取材.结果 最终确诊增生癌变21个,HCC 45个,再生结节97个.21个增生癌变动脉期或门脉期表现为结节小部分区域增强,延迟期不同程度退出,结节其余部分与肝同步增强或延迟增强,少数23.8%(5/21)延迟期较肝提前退出.HCC 45个病灶中82.2%(37/45)动脉期或门脉期表现为整体增强,17.8%(8/45)不均匀增强,中心区呈不规则无回声;延迟期100%(45/45)退出.再生结节97个病灶中96.9%(94/97)动脉期与肝同步或延迟增强,3.1%(3/97)轻度增强,至延迟期25.8%(25/97)退出,74.2%(72/97)与肝同步.21个增生癌变穿刺活检组织病理学证实动脉期增强区域为癌变区域,而动脉期与肝同步或延迟增强区域为肝细胞增生.结论 超声造影可敏感反映肝硬化背景下局灶性病变的不同病理组织学特征,重视超声造影增强区域取材活检可提高确诊率及肝癌的早期诊断.
吴薇陈敏华严昆戴莹尹珊珊李吉友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肝硬化
超声造影对不典型肝血管瘤的增强模式探讨被引量:33
2005年
目的探讨肝复杂背景下不典型肝血管瘤超声造影的增强模式,评价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造影剂SonoVue及CnTI造影成像技术对352例肝占位病变行超声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中39例49灶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全部病例经增强CT、MRI、肝血池显像或穿刺活检等确诊。结果49个肝血管瘤造影后增强表现可分为四种模式:模式Ⅰ,病灶呈周边细环伴小结节状增强并呈向心性填充(26灶);模式Ⅱ,呈粗环状增强并向心性填充(15灶);模式Ⅲ,呈轻度缓慢增强或无增强(6灶);模式Ⅳ,呈不规则整体增强(2灶)。本组有8个灶延迟期可见轻度退出,其中6个灶为模式Ⅱ,2个灶为模式Ⅳ。本组病灶造影前仅2个灶(4.0%)被诊断为血管瘤,超声造影后35个灶(71.4%)被确诊为血管瘤。未能诊断为血管瘤的病灶中≤3cm者占78.6%(11/14)。结论常规超声诊断困难的血管瘤超声造影后根据其典型增强模式,多数可作出明确的诊断或排除恶性;但对延迟期有轻度退出者需结合增强CT或穿刺活检等其他检查以除外恶性。
戴莹陈敏华严昆吴薇范智慧杨薇王艳滨尹珊珊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血管瘤SONOVUE肝占位病变向心性结节状
超声造影在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应用CEUS诊断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因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就诊于我院的患者,将二维超声(US)、CEUS及增强CT影像学诊断结果与患者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每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45例病例中良性病变6例,恶性病变39例。US、CEUS及增强CT对肝外胆管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1.11%(32/45)、88.89%(40/45)及91.11%(41/45),US与CEUS间(P=0.035)、US与增强CT间(P=0.0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EUS与增强CT间(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高于US,与增强CT相近,对肝外胆管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丛悦吴薇严昆尹珊珊戴莹张仲一付颖陈敏华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
经直肠超声在早期直肠癌诊断中应用初步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总结TRUS对直肠癌浸润深度诊断准确性,分析探讨TRUS在早期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0月163例直肠癌患者术前行TRUS检查,参考国际抗癌联盟有关直肠癌分期标准进行浸润深度分期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63例直肠癌中经病理检查证实16例为早期癌。研究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结果TRUS对早期直肠癌(pT1)诊断灵敏性为87.5%(14/16),特异性达98.6%(145/147),阳性预测值为87.5%(14/16)。对早期癌浸润深度进一步分析,TRUS对黏膜癌及黏膜下层癌诊断灵敏性分别为85.7%(6/7)、66.7%(6/9)。16例早期癌(pT1)经肛门注水充盈直肠后再次行TRUS检查,病变均显示清晰,14例正确诊断为pT1期;未充盈直肠的情况下,仅6例病变显示清晰,仅3例诊断正确。早期癌声像图表现分为二型:隆起型、溃疡型,以隆起型多见,占81.6%(13/16)。结论TRUS在早期直肠癌的诊断中是一项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经肛门注水充盈直肠后,明显提高了早期癌病变显示率及诊断准确性。
廖盛日陈敏华戴莹赵爱莲李明顾晋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腔内超声检查
肝超声造影应用指南(中国)(2012年修改版)被引量:53
2013年
第二代超声造影能够显示肝血供及微循环,借助专用成像技术及动态增强模式,实现对肝病变的鉴别诊断和定量化诊断。建立有效的方法及诊断流程,制定中国超声造影(CEUs)应用指南,将为提高我国肝病变的早期诊断水平提供指导,而成为超声领域的重要文献。
陈敏华严昆戴莹吴薇徐辉雄杨薇丁红王文平谢晓燕武金玉于晓玲王金锐经翔吕珂姜玉新罗燕郑荣琴唐缨李安华周翔董宝玮
关键词:超声造影成像技术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