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凇

作品数:45 被引量:145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会议论文
  • 1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2篇机械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3篇超声
  • 21篇造影
  • 20篇超声造影
  • 18篇消融
  • 15篇射频
  • 15篇肿瘤
  • 14篇射频消融
  • 13篇肝癌
  • 8篇肝脏
  • 7篇肝肿瘤
  • 6篇占位
  • 6篇消融治疗
  • 6篇活检
  • 6篇穿刺
  • 6篇穿刺活检
  • 5篇纵隔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肝癌
  • 4篇脂质体
  • 4篇热消融

机构

  • 41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亳州市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市第一...
  • 1篇吉林省吉林市...
  • 1篇北京市肿瘤防...
  • 1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吉林市北华大...

作者

  • 42篇王凇
  • 37篇杨薇
  • 34篇严昆
  • 21篇吴薇
  • 19篇陈敏华
  • 13篇付静静
  • 9篇李荣杰
  • 8篇张仲一
  • 7篇白静
  • 6篇张晖
  • 3篇王延杰
  • 3篇范智慧
  • 3篇梅兴国
  • 3篇龚伟
  • 3篇尹珊珊
  • 3篇姜安娜
  • 3篇王红
  • 3篇白秀梅
  • 2篇崔秋丽
  • 2篇郝艳红

传媒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中华超声影像...
  • 4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肝癌电子杂志
  • 1篇2013中国...
  • 1篇2014中国...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12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癌射频消融后液气胸伴皮下气肿一例
2014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53岁。因发现肝占位病变3个月余就诊。患者诉自幼患有乙肝,后HBsAg 阴转,2013年3月29日我院查 HBsAg(-),丙肝抗体(-)。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长期口服降压药物。饮酒30余年,以白酒为主。吸烟30年,平均20支/d,未戒烟。2013年4月我院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提示肝S4近膈结节(2.0 cm ×1.7 cm),性质待定。
翁勰王凇杨薇陈敏华
关键词:射频消融并发症液气胸皮下气肿
肝癌射频消融后肝脓肿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消融(RFA)后肝脓肿形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6年6月接受RFA治疗的1 643例肝癌患者的资料,包括原发性肝细胞癌(HCC)942例、胆管细胞癌(CCC)31例、转移性肝癌(MLC)67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肝癌RFA治疗后肝脓肿发生率为0.79%(13/1 643)。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手术史及肿瘤位置与肝癌RFA治疗后肝脓肿形成相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史、手术史及肿瘤位置为肝癌RFA治疗后肝脓肿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史、手术史、肿瘤位置是影响肝癌RFA治疗后肝脓肿形成的重要因素。
王凇郝艳红杨薇吴薇严昆李荣杰张仲一白秀梅姜彬彬陈敏华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肝肿瘤发病率
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10年疗效及预后分析
严昆杨薇陈敏华李荣杰王凇吴薇张仲一
超声造影提高经皮肺周占位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应用研究
<正>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32例肺周占位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其中72例患者穿刺前进行CEUS检查...
杨薇王凇张晖吴薇严昆陈敏华
文献传递
肺癌转移性淋巴结超声造影模式分析
尹珊珊崔秋丽范智慧王凇严昆
超声造影鉴别肝脏局灶炎性病灶与肝癌
分析肝脏孤立性炎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寻找与原发性肝癌鉴别要点.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42例病理确诊为肝脏炎性病灶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并与30例同期病理诊断为HCC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严昆王凇杨薇吴薇
关键词:肝癌超声造影
双重靶向脂质体阿霉素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杨薇王凇武昊付静静陈敏华严昆
难治性肝脏肿瘤的精准消融治疗--近膈肿瘤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探讨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对邻近膈顶的较大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RFA治疗的176例临近膈顶较大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近膈组)及157例非临近膈顶的较大病灶原发性肝癌患者(对照组)的资...
吴薇李荣杰杨薇严昆张仲一王凇陈敏华
关键词:肝脏肿瘤经皮射频消融疗效评价
肝脏炎性病灶超声造影定量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对肝脏炎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肝脏炎性病灶的患者共22个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其中16个病灶为肝脏炎性假瘤,6个为肝脓肿。采用5级评分法对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诊断结果进行评分。利用Sonolive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获得肝脏炎性病灶与病灶周围肝实质超声造影上升时间(RT)、达峰值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峰值强度(Imax)等参数以及动态血管模型(DVP)参数图并进行比较。结果以评分为1~2分定为诊断准确,本组22个肝脏炎性病灶常规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13.6%(3/22),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63.6%(14/22),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1)。22个肝脏炎性病灶RT为(25.1±9.7)s,TTP为(29.0±13.9)s,均早于病灶周围肝实质的(32.4±8.8)s、(39.3±11.2)s,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均为-2.6,P均<0.05);22个肝脏炎性病灶mTT及Imax与病灶周围肝实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个肝脏炎性假瘤病灶与6个肝脓肿病灶RT、TTP、mTT、I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2个肝脏炎性病灶DVP曲线Ⅰ型高增强未消退型占18.2%(4/22),Ⅱ型高增强消退型占36.4%(8/22),Ⅲ型低增强型占45.4%(10/22)。16个肝脏炎性假瘤病灶与6个肝脓肿病灶仅动脉期强化方式及实质期坏死区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9、8.32,P均<0.05),而动脉期峰值时增强形态、峰值时病灶边界差异以及实质期廓清速度、病灶边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可提高肝脏炎性病灶的诊断准确率,超声造影定量分析可更客观地显示肝脏炎性病灶与肝脏的血流灌注特征,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凇严昆杨薇陈敏华
关键词:超声检查造影剂肝疾病
新型超声造影微血管灌注模式对周围型肺占位的鉴别诊断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新型超声造影微血管灌注模式鉴别诊断周围型肺占位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盲法读片,回顾性分析72例周围型肺占位的超声造影微血管灌注模式特点,并进行分类,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比较两名医师结合微血灌注模式的超声造影诊断率,以及造影前后诊断评分差异.结果 良性16例,微血管灌注模式主要表现为树枝状强化(43.8%、31.3%)、点片状强化(18.8%、25.0%)及环状强化(18.8%、18.8%);恶性56例,微血管灌注模式主要表现为血管状强化(46.4%、57.1%)、棉花状强化(26.8%、25.0%)及枯枝状强化(19.6%、8.9%).良、恶性微血管灌注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名医师对微血管灌注模式判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59).结合微血管灌注模式特点,2名医师的超声造影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2.9%、91.1%,81.3%、75.0%和90.3%、87.5%.超声造影前,59.7%和68.1%的肺占位诊断评分为3分;超声造影后诊断3分者仅分别占1.4%和6.9%.进一步分析显示鳞癌与腺癌、鳞癌与小细胞癌之间的微血管灌注模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周围型肺占位的诊断率,利用新型微血管显像技术可显示周围型肺占位内的血管灌注模式,为鉴别诊断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王凇杨薇严昆张晖马兰孙宇陈敏华
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气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